营内的篝火,直至第二日的天明,方才熄灭,众将士也心满意足的拍着圆滚的肚皮,打着酒嗝儿开始收拾营内的一片狼藉。
建宁四年,元月三日(公元171年)
按照礼制,天子已经十六岁,到了元服的年龄。
但因天子出征在外,陈蕃连同胡广、李膺、袁逢等人联合百官,上书窦太后,希望窦太后能够明发诏令,正式还政天子,待天子回京之后,再行元服之礼。
就历史而言,这一届的官僚,如此积极主动的要求少年天子亲政,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历史先河。
对于百官的上书,窦妙也很是痛快的点头同意。
此时的朝堂经过窦妙的几次清洗,凡是对天子有威胁之人,全都被窦妙清除了出去,她自然也不会再抓着权利不放。
很快,长乐宫便发出了一道诏令,直言天子已经成年,可以亲政,并将传国玉玺以及调兵护符,全都归还未央宫。
诏书传出,朝中的一众官僚顿时喜笑颜开,这个一直压在他们头上,不讲理又极为狠辣的太后,终于放权,这不禁让他们松了口气。
陈蕃、胡广等朝中老臣,在请示了窦太后之后,也开始提前准备天子的元服礼以及随后大婚流程,只等天子凯旋,便可正式开始。
至于皇后人选,百官也很是默契的没有多言,一切等天子回来再说。
就在朝廷百官忙碌之际,尉仇台派遣的信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元月五日这一天,赶到了玄菟。
看着尉仇台送上来的降书以及夫余的地形图和人口册,听着信使转达的尉仇台归附的请求,刘宏也没有犹豫,当即将皇甫嵩、戏志才等人召集到了军中,开始商议出兵事宜。
刘宏拿起尉仇台的降书,环视众人一眼,沉声说道:
“诸卿,夫余王尉仇台,派人送来降书,希望携夫余国五十万臣民以及夫余所有土地,一同归入大汉,并请求朕立刻出兵救援夫余,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戏志才率先开口说道:“陛下,夫余面积甚广、物产丰富,且地理位置特殊,只要我军能在夫余驻军设防,辽西、辽东属、玄菟、辽东四郡便可免除东部鲜卑与北乌桓的威胁。
臣以为可以答应尉仇台的请求,收下夫余。”
皇甫嵩也附和道:“不错,如此一来,我军便可将幽州北的防线收缩于渔阳、代郡、上谷三郡,并与夫余驻军相连,届时大汉面对东部鲜卑与北乌桓,便会占据军事主动,随时可以对他们发动进攻。”
一旁的周异也开口说道:“陛下,臣听辽西太守杨文先说过,夫余的土地肥沃,多为平原、水网密布,若是开垦出来,将会让我大汉多上近四千万亩良田,足以安置大汉境内三百万的流民。”
(汉代夫余控制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今天的内蒙古东部、辽宁北部、吉林西部的一大半地区,东三省将近两亿亩的耕地面积,夫余就占据了将近五分之一。)
“是啊陛下,夫余能主动归入大汉,理当接受。”
“开疆扩土,名垂万代,此事可为。”
帐内众将也纷纷出言,对于将夫余并入大汉,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因为其中的利益太大了,众人自然不会放弃。
看着神情火热的众人,刘宏也不由轻笑一声,看来自己的鹰派教育还是非常成功的。
随即刘宏扭头看向此次出征的主将皇甫嵩,凝声问道:“不知义真如何考虑?是立刻出兵,还是再等上一等?”
皇甫嵩沉吟片刻,随即说道:“回禀陛下,原本末将是打算等夫余陷落,待其成为无主之地,再行收复。
但如今尉仇台他们既然愿意主动并入大汉,对于我军来说倒也可以省去许多麻烦,臣以为可以立即出兵。”
刘宏看向一旁负责军士后勤的沮授,沉声问道:“军士们防寒方面准备的如何了?朕可不想看到朕的将士因为寒冷而出现损伤。”
沮授赶忙起身说道:“请陛下放心,军中棉皮靴已经准备齐全,臣也经派人从百姓家中收集了大量的豕油和动物油防寒,每个将士除棉衣之外,也多了一层防寒皮毛,保证不会冻死、冻伤一人。”
“那就好。”刘宏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皇甫嵩,“既如此,那么义真就下令吧。”
说罢,刘宏起身站到一旁,将帐中主位,让与了皇甫。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