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英明!”郁老抠长舒一口气!
钱!
宝钞衙门,造船,移民,到处都要用钱,可偏偏就没有钱,朱雄英都想让吴忠率领大明舰队,拉一船瓷器,带上洪武大炮去国外做生意。
一个茶杯直接卖十两,不是十两银子,而是十两金子,或者拿粮食换!
大炮一响,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主打一个强买强卖,稳赚不赔!
当然,大明作为天朝宗国,老爷子是不会同意的!
还得想其他办法!
朱雄英立马问道:“齐泰有没有说采了多少银子?”
方孝孺回答道:“大概二百多万两!”
“怎么会太少了?”
朱雄英站起身来,问道:“任尚书,你们工部之前派了多少工匠过去?”
“回殿下,三个月前工部派往倭国三百名工匠,而且路程也要花费一个月之久,一个月百万的开采量已经……已经……”
任亨泰看太孙脸色不对,没敢继续说下去。
“不成,这个速度太慢了!”
朱雄英果断说道:“这样,你们工部再派些官员和工匠过去,人手不够去科技院调,或者招募民间的工匠,凑够一千人,倭国银矿多的是,采一百年都采不完!”
“这件事交给你们工部去办,赶紧落实了!”
如今朝廷到处用钱,也顾不得什么经济膨胀的问题了,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再说吧!
而且朝廷还要用这些银子弥补宝钞的窟窿!
“另外,翟侍郎,吏部还有多少知府,县令,同知,通判这样六七品的候补官员?”
面对太孙的询问,翟善有些难为情的说道:“回殿下,吏部不仅没有候补官员,许多地方还有官缺的情况!”
啥意思……
就是官位多,官员少!
因为洪武二年的科举学子质量太差,于是朝廷实行荐举制,但弊端也很明显,任人唯亲、假公济私,甚至结党营私的情况时有发生!
再加上老爷子对官员苛刻,杀了一批又一批,导致官缺的情况非常严重。
直到洪武十七年,朝廷再次开科,那一次恩科直接录取了四百多名进士,而且含金量也很高。
虽然经过三次恩科,加上国子监培养的人才,官缺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却没有完全解决。
特别是地方官,许多地方已经缺主官半年之久,都是下面人在苦苦支撑,盼着朝廷能给他们送来父母官。
议个倭国,结果议出来这么多事,朱雄英扶着额头叹息不已,看来这个太孙储君并不好当,虽说老爷子留给自己的不是什么烂摊子,但许多弊端解决起来还是让人头大。
“孤就不信整个大明还挑不出来几个官员!”
沉寂片刻,朱雄英果断说道:“月底就是恩科殿试,方孝孺为主考官,黄观,还有国子监的张显宗为副考官,此次殿试,另加一个考题,就考他们如何治理一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