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省日报的人前脚刚走,后脚许杰约的专栏记者就已经赶到了振中。
“侯哥,好久不见。”
“老许,别来无恙。”
两人一见面,许杰便给了侯杰一个大大的拥抱。
一个叫侯杰,一个叫许杰,都是单名一个“杰”字。
侯杰38岁,许杰26岁,正好比许杰大上一轮。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就是这么的妙不可言。
侯杰如今已经是华新社的资深编辑,其实已经很少会像那些小年轻一样满世界地跑、满世界地采访了。
偶尔写一写专栏,或者参与一些比较重要的报道。
但是当许杰找到他时,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记得第一次见到许杰的时候,许杰还是一名初出茅庐、年少成名的跳远界新星。
那时候,他还没有成为资深编辑。
那时候,他还得称呼许杰为“许先生”。
后来,两人渐渐地熟络,最终成为彼此认可的朋友。
许杰对他的称呼,便成了“侯哥”。
他对许杰的称呼,也便成了“老许”。
为什么人人都称呼许杰为“老许”?
因为跟他相熟的人,都从他身上看到了那一份跟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稳重。
跟他相处久了,朋友们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人靠谱”。
即使是许杰的那些师兄们,除了叫他“阿杰”之外,有时候也会调笑着叫他“老许”。
“没想到几年没见,你竟然不声不响地培养出这么一名优秀的学生?”
两人一边走向准备好的采访室,一边聊着天。
“运气,运气。”许杰呵呵笑道。
“光有运气,可培养不出国内第五个跑进10秒大关的天才人物哦。”
侯杰一边笑着摇头,一边拿出一份准备好的稿件,转头问道:“我发给你的那些问题和资料,你都看了吧?”
“有什么不好问、不好说的,你提前告诉我,我适时地调整一下。”
许杰点点头道:“我都看过了。”
“也都跟那小子提前沟通过了。”
“没什么问题,以侯哥你的水准,我有什么好担心的?”
很多时候,做人物专访,其实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采访能力、技巧以及情商。
即使很多采访,会在开始之前跟受访人通通气、过过稿。
但临场突发情况的及时应变,是非常考验采访人的水平的。
一段呈现到人前、可能短短几分钟的采访,背后所需要做的工作,其实是非常多的。
好在侯杰对这一切都极为熟稔。
当他看到刘云飞的时候,恍惚间似乎看到了曾经的许杰。
如此的年轻,如此的朝气蓬勃,如此的未来可期。
看到刘云飞有些紧张,他朝许杰指了指,笑道:
“你们许老师当初第一次接受我的采访,跟你现在是差不多的年纪。”
“不过当初的他,更像是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而现在的你,则更像是一把归鞘的宝剑,风华内敛。”
“不用紧张,我跟你们许老师是老熟人了。”
侯杰的声音,低沉而柔和,让人听着十分舒服。
刘云飞听到他的话,心中的紧张情绪果然少了很多。
跑出9秒99的成绩一跃成名之后,他自己其实多少是有些忐忑的。
下了赛场,反而比他在赛场上的时候更加紧张了。
在百米赛道上,他信心百倍,念头通达,只想着更快一点、再快一点。
但结束了比赛,面对四面八方扑面而来的各种吹捧、采访,却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没办法,以前的他,哪里经历过这些?
以前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啊。
连体育特长生都不是。
哪里知道怎么应付采访?怎么跟媒体、记者、领导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