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这段时间也为缺钱而烦恼。自己的小金库的确是出现了危机。
辽东局势危急,户部又拿不出多余的钱,为此刚刚登基的天启皇帝从内库拿出了一大笔钱。
张之极看见天启皇帝有些犹豫不决,就说道:“皇上,这个店铺我来做,您只需要给提个名字,定期送一些货物就可以了。至于利润,皇上您拿六成,卑职要四成就可以了。”
天启皇帝见张之极如此坚持,笑着说道:“你这个主意不错。但是卖这些东西能赚几个钱。朕也不要那六成了。前期所赚之钱,就当还你们那三万两银子了。不过咱们可说清楚了,我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这门生意一个月内赚不到三万两银子,可不要埋怨朕呀。”
显然,天启皇帝想趁机撇清这三万两银子一事。
张之极自然求之不得,他回道:“皇上既然这么说了,卑职只能是同意了。空口无凭,是不是得立个字据呀。”
天启皇帝没好气地说道:“朕可是当今天子,岂能言而无信。给你立字据,又如何?”
张之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向天启皇帝打溜须的机会,还要按照四六分,天启皇帝始终坚持五五开。
他当即命旁边的太监王安取来笔墨纸砚。为张之极立下了字据。
不过天启皇帝多了一个心眼,在字据上写清,第一个月所赚之钱,支付英国公府垫付的三万两军饷。无论一个月内能否赚足三万两,垫付军饷之钱一笔勾销。如果超过三万两,剩余的,都属于张之极。至于一个月后,双方五五开。
英国公张维贤有些犹豫。他也觉得一个月根本就卖不了三万两银子。但是皇上都立了字据了,自己也不能阻拦,只好看着张之极签了字。
张之极临走前,还不忘叮嘱天启皇帝,“皇上。一个月内暂且如此,一个月后,卑职还是觉得应该给您六成。”
天启皇帝并不认为张之极能够赚到钱。自己把这三万两的欠款解决了,心里非常高兴。见张之极还认为能够赚钱,就觉得有些好笑,他回道:“小极。你的心意,朕心领了。不用六成。你我五五开就行。”
张之极自然不能再勉强了。他只能作罢。
父子二人向皇上告辞。
出来后,英国公张维贤抱怨道:“小极。你今日可是做了一个赔本买卖呀。那可是三万两银子呀。一个月怎么能够赚回来。这次赔了。”
张之极却颇为自信,分析道:“父亲。你要知道这些木器,那可是皇上亲手做的。这不是普通的木器,那可是御制木器。有多少人做梦都想得到呀。我担心到时候会供不应求。”
英国公张维贤武将出身,对于做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既然木已成舟,他只好说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本以为王永光的下套,会令自己最起码受到一顿训斥,可是天启皇帝简单处理。
尤为可喜的是,竟然和天启皇帝谈成了一笔买卖。绝对称得上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