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了京城百姓的注意。有些百姓见到英国公府的车队如此庞大,就认为张之极这是要一鼓作气,兜底购买。
喜欢看热闹的,就跟随在车队后边。
张韬打算喝退这些百姓,以免有人袭击车队,但是被张之极拦住了。
自己之所以如此大摇大摆地押运一百万两的车队,就是要引起轰动。
从而使得有些人能够购买国债。
跟随车队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
队伍越来越庞大,距离户部也是越来越近。
张之极除了亲自押运一百万两到户部购买国债,他还准备了演讲稿,打算在户部门前,向广大的百姓阐述购买国债的意义,甚至辽东局势、西南局势、京城百姓的生活,都与国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的依旧是让大家能够购买国债。
张之极的打算是,即便是今日失败了,没能发行超过五百万国债,但是要让百姓知道,发行国债,利国利民。
现场演讲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告示。
当张之极率领的队伍即将到达户部衙署的时候,一名侍卫匆匆来报。
张之极听了,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最后,他有些不信地问道:“真有人购买了二百万两国债?”
侍卫回道:“世子。千真万确。户部当场向外宣布的。小的还特意问了户部衙门里的人,的确如此。户部外边看热闹的百姓,也都散了。”
张韬请示道:“世子。既然发行量已经超过五百万两,那么咱们还去户部吗?”
有人一次性购买了二百万两。这就是是什么人。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是与自己有关?
一连串的疑问,盘旋在张之极的脑海里。
他当即吩咐道:“既然有人买了二百万两国债,完成了半月发行五百万的目标,那么咱们就不需要兜底购买了。你带着人护送银车回府。刘皋跟我去户部看看。”
户部发行国债时,是实名售卖。
对于这个大买主,户部自然是知道的。
张之极觉得这个大买主在最后一日购买二百万两的国债,绝对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而他的目标,极有可能是自己。
所以有必要搞清楚,究竟是何人,他究竟有何目的,自己也好予以应对。
走在去往户部的路上,张之极看到了许多乞讨的人。
张之极知道,这都是外地逃难逃到京城的难民。
张之极问道:“刘皋。你发没发现,京城乞讨的难民怎么越来越多呢?”
刘皋回道:“世子。您这段时间一直忙着练兵,可能不知道。春节前,官府为了京城的治安,将难民都撵出了京城。过了春节,官府就没那么严格了。这些人就进城乞讨了。”
“官府就没有赈灾吗?哪怕是施粥,也能解决大家的生存吧。”
刘皋说道:“官府现在缺钱缺的厉害。虽然也赈灾了,可是难民实在是太多了。时间一长,官府也无法保证大家的饮食。”
唉。说白了,还是缺钱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