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婵娟听了,脸色一红,埋怨道:“父亲。你为什么要让我主动提出让他娶我。我好不容易说服他,让他奖赏我。可是当我提出让他娶我,可把他吓坏了。直接就拒绝了。还说我成何体统。我能怎么说,我总不能说,我父亲看上你了。要把我嫁给你。你就接受我吧。”
“娟儿。让你主动提出来。只是在他脑海里增加印象而已。这件事可不是谁提出来,就能成功的。不过你这么做,已经往成功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
渠婵娟说道:“父亲。我看这次你是打错主意了。这个张之极可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且他十分仰慕孙妙贞。人家还是英国公世子。你总不能硬来吧。”
渠用太说道:“娟儿。就是因为他是英国公世子。我才有十足的把握。过一阵子,我亲自会会他。然后就可以实施计划了。”
渠婵娟没好气地说道:“父亲。你可做好心理准备。张之极别看年纪小,绝对称得上是个小滑头。不过今日我与他吃饭,他对经商一事颇为精通。我感觉他的经商水平甚至都比你高一筹呀。”
“哦?他真要这么厉害的话。那我更要将他招为成龙快些了。”
渠婵娟十分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就告退,离开了书房。
张之极回府休息了一番,醒醒酒。
醒来后,刘皋来报,张家庄的董应举派人来报,杂交水稻一事,已经有了眉目。
张之极知道,董应举应该是成功了。他只是谦虚罢了。
第二日,张之极就带着刘皋等人赶奔城外的张家庄。
董应举引领着张之极来到了前期种植土豆的温室大棚。
据他介绍,按照张之极的想法,他一共进行了二十组杂交水稻试验。每组二到五亩不等。
有的周期长,有的周期短。一般的都得三四个月。最长的得七八个月。
目前生长周期三四个月的十组杂交水稻陆陆续续成熟。
经过测算,一般都能达到每亩六石米。有的甚至能够达到八石。
这个产量不得了呀。
要知道,在明代,土地最肥沃的长江三角洲一亩能产三石米。极少数还能达到四石。西北干旱地区的亩产只有区区半石。北方地区一般的亩产是两石。
张之极听了董应举的介绍,也非常高兴。他说道:“董大人。首先祝贺你种植杂交水稻成功。回城后我会进宫向皇上为你请功的。接下来就是推广种植。到时候这件事还得由你主持大局呀。”
董应举如同遇到了知音一般。他现在对张之极佩服得五体投地。
前期张之极抽调董应举到京营。董应举虽然没有徐国全那么抵触,可是他也有些疑惑。
自己并不懂军事。张之极协助熊廷弼练兵。自己顶多是做做后勤工作。
他没有想到张之极会安排自己进行水稻种植。
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杂交水稻,更是令董应举受益匪浅。
可以说,董应举此次能够获得成功,张之极的点子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但是,张之极对自己发挥的作用,只字未提。
显然,他要把所有的功劳都给董应举。
这令董应举对其更加钦佩。
董应举自然回道:“世子。我也是按照你的想法来做的。要说功劳,世子应该是头功。如果不是你提出杂交水稻这个建议,我也做不出来呀。”
张之极笑着说道:“董大人,你就不要谦虚了。我也是误打误撞,歪打正着罢了。你才是凭本事,实打实种出杂交水稻的功臣。功劳自然是你的。就这么定了。”
董应举拱手说道:“那我就谢过世子了。”
张之极淡淡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杂交水稻种植成功。只需要进行全国推广,起码能够解决粮食问题。
换句话说,大家都能吃得上饭。不至于因为天灾减产,而令大量灾民饿死。
不过,随着粮食的大幅增产,如何进行分配,又成为了关键。
按照现在大明的情况。朝廷能拿到一部分,农民能拿到一部分,可是大头,却被地主阶级获得。
这种分配模式极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