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极就有了攻打水泊梁山,抓住叛军家眷,从而令叛军涣散的想法。
只是现在无法实施,待占领济宁后,才能实施。
张英真是一员猛将。他率领着一万人马,对叛军是穷追猛打,丝毫不手软。
几次战斗下来,叛军那边就知道官军这边出了一个猛将,张英。
大家都叫他“张阎王”。
因为他没到一城,先是派人劝降。
如果不降的话,那就开始攻城。
城破之后,基本上就是一顿屠杀。丝毫不给你投降的机会。
张英的做法,与张之极大相径庭。
张之极听说后,曾经给张英去信,命令他要善待叛军。
可是张英却反驳道,这些人竟然敢作乱,那就是罪大恶极,不杀了他们,难以服众。他还将天启皇帝和魏忠贤抬了出来。
张之极也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张英。毕竟张英是代表京城而来。
他现在只能是期望叛军能够认清形势,主动投降。
还别说,张英的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收到了效果。一些城池的守军竟然选择了投降。
张之极听说后,也是无奈的笑了。
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呀。
对叛军太好,获取并不是一件好事。
张英一路上过关斩将,进展颇为顺利。
直到济宁,遇到了阻碍。
济宁守军不但不投降,而且作战十分勇敢。
张英的部队连续攻打了三日,也没能拿下济宁。
张之极的中军到达后,张英还当面表态,明日一定拿下济宁城。
张之极知道,张英这几日的强攻,损失了不少兵马。
他得到的情报是三千多人。
换句话说,张英率领的先头部队折损将近十分之四。
张之极劝阻道:“张将军。你的决心,我十分认可。也十分满意。只是你的先头部队连番作战,攻城略地,没有一丝停歇。将士们也都十分疲惫。就让他们休息一日。由中军攻城。如果明日拿不下济宁城,你们再上,也不迟。”
张英见张之极这么说了,只能表示同意。
济宁那可是大运河的重要支点。
城高沟深。
徐鸿儒也安排重兵把守。
张英的先头部队损失惨重。城里的叛军也好不到哪去。
要不是叛军首领李佐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济宁城早就被拿下了。
不错,就是曾协助张虎镇守临清城的李佐。
那日,张之极攻下临清城。李佐趁夜逃离了临清城。
徐鸿儒得知临清被攻下,极为恼火。
李佐将过错全部推给了张虎。
客观评价,张虎在临清失守一事上,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李佐并没有受罚。
徐鸿儒将他安排在了济宁。给他的任务就是,死守济宁,决不能让张之极的部队通过此地。
李佐也真是争气,不但拒绝投降,硬是扛住了张英的进攻。
张之极集中兵力,专攻一个城门。
李佐不得不抽调其他几个城门的人员增援北城门。
张之极充分利用火炮和手雷等远程攻击武器。
只用少量的军队负责登城。
城楼上的叛军不但要阻止这些明军登城,还要防着远处的火炮,和近处的手雷。
可以说,叛军的伤亡远高于明军,也远高于前几日的伤亡。
李佐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他明知道这是明军的阴谋,也只能是从其他各处调兵,继续增兵。
张之极只攻打北城门,也是想消耗叛军的人马。
他没有选择迅速占领北城门。
这么做,也是鉴于城里的叛军反抗过于激烈。
攻入城内,叛军还会进行巷战。
巷战,不仅是比拼士兵的意志力,还是对士兵的战斗能力的考验。
叛军对城里的环境熟悉。
己方虽然火器威力大,但是在小巷、胡同里,还是容易受到叛军的埋伏、偷袭。
所以,张之极权衡利弊,采取了这个战术。
不得不说,张之极的这个战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叛军在城头上防守,那我就用火器进行进攻。
叛军因为下边明军的火力太猛,就退到城墙后边躲避。
那明军城楼下的攻城部队,就架着云梯,开始攻城。
城上的叛军不得不阻止攻城的明军。
而城外的明军又开始利用火器,猛烈进攻。
叛军出现大面积伤亡。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