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板,我想问问,这是……这是……宣德炉么?”
听到言处这么一问,陈阳顿时愣住了,心里暗想:我的天老爷啊!这下面又不是没有款,人家清清楚楚写着「陈乔生制」四个大字,他怎么会问出这么……这么……不可思议的问题呢?
难道他以为自己捡到宝了?陈阳强忍住笑意,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言处,只见他满脸通红,眼神飘忽不定,似乎对自己问出的问题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言处,”陈阳微微一笑,尽量用一种委婉的语气说道,“这是一款仿明代桥耳炉,所谓的宣德炉,指的是明宣德三年,由宣德皇帝亲自指导督办,用风磨铜做的铜炉,底款为宣德年制,或者大明宣德年制,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宣德炉。”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因宣德炉的独特魅力、历史价值和工艺复杂性,所以后世才有诸多仿制。”说到这里,陈阳笑着微微摇摇头,“您这个......您能理解吧!”
言处听完陈阳的解释,脸上一点都没感觉出意外,他微微点点头,表示自己理解这个。
“可陈老板,我听他们说,宣德炉现在只是样式,真正的宣德炉没人见过,是真的么?”言处似乎对宣德炉很感兴趣,继续追问道。
陈阳点点头,肯定了他的说法,“确实是这样,当年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几乎可以说是看不见了。”
言处听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陈老板,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市面上有很多种宣德炉,什么式样的都有?不应该都是一个样式的么?”
陈阳笑着摆摆手,“宣德炉有117种炉形?、30多种炉边,40多种炉足, 50多种炉耳,可以说什么样的都有,这可不是单单一个炉形那么简单。”
说着,陈阳看了看言处,语重心长地说道:“言处,我个人劝您,这种玩意还是少碰,就算是清仿的,现在市面上都很难找到。”
言处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高梅在旁边看了一眼陈阳,心中暗暗一笑,这玩意能是他自己买的么,那指定都是别人送的,指不定是谁想巴结他,投其所好吧。
“那我这件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呗?”言处有些失望地问道。
“不!”陈阳摆摆手,脸上带着一抹神秘的笑容,目光落在了言处身上,“您这件,非常有意思。”
“哦?”言处和高梅的好奇心都被吊了起来,两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哦,目光灼灼地盯着陈阳,等待着他的下文。
尤其是言处心里暗暗纳闷,刚才陈阳的语气和神情,明明就是在暗示这是一件赝品,怎么突然之间又说有意思了呢?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您这件铜炉,就算是送到加德国际拍卖行,那些所谓的鉴定专家也未必能看出它的真实价值,但是我却可以!”陈阳自信满满地说着,一边拿起桌上的铜炉,指着铜炉底部的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向言处示意,“您仔细看看这上面的底款,写的是什么?”
言处努力睁大眼睛,试图看清底款上的字迹,可无奈他对于古物鉴定一窍不通,看了半天,还是忍不住摇了摇头,“可是我看不出来写的什么。”
陈阳看到言处这副样子,心中暗自好笑,原来这家伙根本就不认识这底款上的字,怪不得刚才会问自己这件是不是宣德炉呢!
“言处,这几个字是陈乔生制!”陈阳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底款上的字,一字一句地跟言处解释道,“这陈乔生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铜匠,他们家三代都是制造铜炉的高手,现在他本人就住在苏州,他制作的铜炉,在圈内可是相当有名的。”
80 年代的时候,陈乔生带着两件铜质香炉去沪上和铜炉界的朋友交流,在火车站被人扣下了,检查人员说他倒卖文物。他解释道,这香炉是他自己造的,可无论怎样说,检查人员都不相信。后来,被扣留了 7 天,还是老家那边开具了证明,这才摆脱了文物贩子的嫌疑。
“现在陈乔生已经是当地知名的铜炉大师,言处,您想想,以他现在的名义,未来十年左右,得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他制造的铜炉,绝对有收藏意义。”
陈阳说完之后,将铜炉轻轻放回桌面,推向了言处,之后还在铜炉上方重重拍了两下,目光转向言处,嘴角带着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
“这你也知道?”高梅在旁边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阳,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不是,现代人......现代活着的人......也不是,这你怎么知道的?”
陈阳被高梅夸张的反应逗乐了,他笑着摇了摇头,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才慢悠悠地说道:“梅姐,你忘记了,我师叔杜明德就在沪上。他老人家可是收藏界的老行家,消息灵通着呢!这陈乔生的事迹,就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
高梅听完微微撇了一下嘴,杜明德她在洛城的时候也见过,随后微微一笑,“我倒是把这事给忘记了,你有个好师傅。”
言处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对陈阳更加佩服了几分。他点点头,将乔生炉放到了一边,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了另一个盒子。这个盒子看起来更加古朴精致,透着一股岁月的沉淀。“陈老板,您看看这个怎么样?”
这盒子看起来是真不错,陈阳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伸手从旁边拿起一副白色手套戴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将里面的物品取出来展开。
好么,竟然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