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李然还根据这份开国大典的剧本,简单的策划了一部分建国前后的几个大事件,算以宽解了李然的那种隔阂不舒服。
与其它电影创作不同,因为开国大典是以时间线来进行的电影创作,再加上大纲所至,所以五个筹备组的人员写的剧本,有很大的雷同。
只不过是在各人喜好的方面有所取舍。
用了一天的时间李然将其它四人的剧本仔细研读梳理一番,写出意见,然后才是五个人最终讨论的阶段。
大家讨论的重点不在谁写的辞藻华丽,而是着重内容构架。
第一部分取用侯广荣的内容,在抗战胜利之前,以魔都租界变化,民众,洋人,官员之间的三者关系,以示当时国内的悲惨。
第二部分是抗战胜利两党和谈,这一部分不用说,早有历史明证,敌对党派对我党欺辱嘲讽,我党一一化解得人尊重。
第三部分是内战起始,国民受到的艰难和悲苦生活,反证我党与群众之间水与鱼的关系,然后几大胜利的战役,走向光明。
第四部分是在全国解放前夕,敌人退走大陆,对国内各种资源和人民的掠夺,然后我党彻底解放全国,并强硬将国外租界收回。
第五部分全国一统,开国大典。
这些内容大家争执的情况以前都已经吵过了,现在倒是很有平常心的对待这些事情。
第四部分,取用的是康学铭的剧本,剩下的第二,第四部分,由两位编辑提供。
李然写的剧本倒也不是真的不行,可因为加入这个圈子不久的原因,第五部分的内容才是取用李然的。
而这一部分因为有着很多历史影视内容,不能更改。
所以能容李然发挥的地方,只剩下如何衔接好相关史实影视资料。
算是李然拿了一个既好弄又复杂的部分吧。
就这么样,架构中的五个部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几个人着重将自己负责的那个部分细化。
最后又由几人中文笔最好的康学铭根据剧本的调整,将各自衔接的部分,重新整理成一个整体的剧本。
李然等其余四人进行相关的检查,直到最后成稿,已经十一月八日了。
一个已经早有原版,还有大量史实资料的剧本,五个人,还是成熟的导演编辑,硬是弄了一个月才弄出来。
不得不说,真的是大家很用心了。
虽然要等待最终评审过后,才能决定剧本能不能用,能不能用到李然他们的这版,但事实上他们五个人还真得提前预备出一个相关的拍摄计划。
从人员使用,到各种支持,唯独平时拍电影所担心的费用问题,不用他们操心。
就这么样断断续续的工作,李然一直待到十一月底才离开京都,回返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