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待吴正义的态度还是那样,打趣几句便和太上皇回宫了。
吴正义先是回国侯府和府里的人吃了顿饭,便让人把商行的账本送过来。
有秦朗提供的不联网的人工智能帮忙,吴正义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把三年的账目盘点了一遍。
他来盘账不是因为怕有人贪污,而是为了拆分吴氏商行。
吴氏商行现在已经是大唐商业的巨无霸,几乎垄断了大唐的制药、制糖、钢铁、棉毛纺织、印刷出版、车辆制造、船舶制造和高速公路等行业,盐业、茶、酒类生产制造、海运、零售、酒店、食品加工等行业也是半垄断状态。
虽然做独门生意很爽,挣得也很多,但是他发现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商行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商行的经营效率却是在大幅度降低。
这是大企业的通病,吴正义并不觉得意外。
不过吴氏商行的发展却是已经影响到了大唐的经济活力,大唐大半的商业资源都在商行手里,严重压缩了其他商家的生存空间。
吴氏商行再强大也只是一家商行,不能替代所有的经济个体来运转大唐的商业。
大唐内部现在需要引入几个有力的商业竞争者。
尽管已经有了李氏商行这个不弱的对手,但是李氏商行的主要业务是外贸和粮食买卖,是李世民用来平抑物价的手段,并不能算是一家单纯的商号。
而大唐内部的那些大商号基本上都有世家的影子,所以在打击士族的时候,这些商号受到了连带打击,只有几家盐商和京兆韦氏涉足海贸之后发展的不错,不过和吴氏商行、李氏商行这样的巨无霸没法比。
吴正义思来想去,发现要想激活大唐内部的商业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吴氏商行的非核心业务拆分出去,形成单独运营的新商号,再引入外来的资本,让这些商号进行竞争。
不盘账不知道,一盘账吓一跳。
吴氏商行的各项业务中,除了基建方面在亏钱,其他业务都是盈利的,而且是大赚特赚。
仅仅是制造业和纺织业两大项在贞观五年便有接近八百万贯的营收,连刚刚形成商业综合体的邮路体系也有近百万贯的纯收入。
盐铁的生产销售和外贸收入更夸张,纯收入近千万贯,都赶得上大唐贞观五年的大半的岁入了,如果算上其他的收入,吴氏商行可真的称得上是富可敌国了!
一个商行比一个国家都富有,这很不正常!
李世民听说吴正义在盘账,兴致勃勃的来国侯府拿自己的分红。
手拿高达两百二十万贯的大额债券,李世民相当满意,顺嘴问了一句:“表弟,你今年赚了多少钱?”
得到答案的皇帝当即扇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让你嘴欠!”
吴正义好笑道:“表哥,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我现在也在发愁呢!”
“钱太多也闹心呀!”
李世民满头黑线道:“你是在向朕炫耀吗?”
“没有,我是真的发愁呀!”
吴正义把自己的担心说给李世民听。
李世民听罢,瞬间觉得自己手里的债券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