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商量了几天,又把李承乾、李恪、李靖、李绩、苏定方、周先封、胡雄、张公瑾、李君羡、刘弘基、秦琼、程咬金、刘席、孙伏伽、魏征、李道宗、戴胄、房杜、长孙无忌等人找来开了整整十天的闭门会议,终于是制定出了新的军制和扩军计划。
是的,大唐不仅要扩军,还要改军制。
因为府兵制已经是到了消亡的边缘,而且已经阻碍到了大唐的扩军计划和军备调整,与其留着还不如痛快一点,早点把原本就定下的时间表走完。
这次所有的军方将领都同意了。
府兵制名存实亡,他们背后的利益网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并没有多少的抵触情绪。
而且新军制中还给他们留了位置,他们也没有必要担心自己被淘汰掉。
新军制的构架是吴正义提出来的。
他没有照搬后世的军制,而是根据大唐自身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三线制”的架构。
三线制是以征兵制为基础的,大唐所有的适龄男子都需要纳入到征兵体系中,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大唐搞募兵制就是在等着藩镇的悲剧重演。
所谓三线就是把大唐的所有部队分为三类。
一线部队负责对外战争,人数不算多,共计规划十一个师共三十三个团和两支舰队,人数在陆军二十五万,海军一万五千人。
所有一线部队全部火器化,另有三万五千人左右的后勤部队。
二线部队为边防部队,主要部署在大食、西突厥、天竺和中南方向,编制六个师加三十个边防营,共计有十一万人左右。
二线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备邻国、打击走私、巡逻边境等。
这些部队的因为要适应不同的环境,装备上为冷热兵器混合,装备重火力,火器的装备率为对半开。
三线部队就是民兵了。
三线部队的规模很大,固定编制为六百七十二个训练营,这些营级单位没有作战任务,只在训练民兵时负责维护地方安定。
六百七十个训练营分布在大唐十七道的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负责对当地所有适龄的男性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
所有入伍民兵需要至少接受三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考核合格之后便可以退役,每两年只需要回到训练营训练一个半月即可。
每期招多少人由训练营所在地的人口和训练营的接纳能力而定。
不过各营需要不少于五十人的军官储备,这些军官会从一线退役的士兵和军官中挑选。
如此一来,算上琼崖侯府的五万大军,大唐便拥有了一支差不多五十万人的常备军事力量和数以百万计的后备大军。
一年之后如果需要,大唐可以瞬间组织起一支百万大军。
敲定了军制和扩军计划,朝廷又忙碌起来。
扩军就要花钱。
解散各地的折冲府,给部队换装火器、营地修建、训练新兵等等都要大把的花钱。
贞观十五年底,民部公布国库收入。
这两年大唐发展的更快,粮食增产、外贸收入增加,很多人都以为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结果大朝会上的报告却显示,今年又是白干的一年。
大唐的财政堪堪维持住收支平衡。
这让很多人心里觉得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