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唐对于商业的重视并不在于商业给大唐创造了多少价值,而是如何让商业行为不脱离朝廷的控制。
纵观大唐内部的商业版图,分为四大派系。
一个就是以李氏商行和吴氏商行为首的超级巨头。
两家商行控制着大唐一半以上的金融、农牧、出版、广播、教育、医疗、基建、重工制造、航运、酒店、交通等产业,是朝廷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一个是以市舶司为首的海外贸易体系。
市舶司控制着大唐八成的进出口贸易,是大唐最大纳税大户,在安康女皇时期就已经超过了吴氏商行的纳税额。
第三个是皇族、士族等传统家族组成的商业网络。
这些商人依靠着前人积累的财富,把大部分重心转移到了奢侈品、娱乐、旅游、零售、金融等轻资产行业,也有一部分专注于投资商铺、住宅等物业的包租公。
这些人做生意的时候很谨慎,几乎都是幕后老板,也很少抛头露面,属于闷声发财的那一批。
相比第三类商人,第四类商人就要高调的多。
这批人是赶上了大唐发展的快车道,从基础的轻工行业入手,一度成为了商业中最重要生产商和经销商。
但这批人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因为他们做生意的时候没有什么底线,只要能赚钱,他们是什么都敢做。
他们的理念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且极善钻营,导致他们在民间的口碑不太好。
就是这批胆子大到没边的家伙垄断了开战以来大食与大唐之间的灰色贸易。
他们是发了大财,一个个抖得不行,有些甚至公开声称,这场战争一直打下去才好。
还有的人雇佣抢手在公开渠道发布消息,朝廷应该把大食人变成奴隶,方便他们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劳动力。
他们的奇葩言论和行为不止于此,一些头铁的还在大食做起了人口生意,着实是把朝廷恶心的不行。
贞观朝的时候,大唐就已经废除了奴籍,严厉打击奴隶贸易。
这些家伙不但敢发战争财,还敢公然挑战大唐的律法底线。
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羊也养肥了,是时候该下刀了。
一夜之间,近六百家参与向大食走私货物的商家被查抄或是强制关停,一千五百多个商号老板和股东被提审。
二十多家参与到人口生意中的商家更是被重点打击,他们的老板及所有相关利益方被羁押。
朝廷对于查办这些商人的原则是从重从快。
不到两个月时间,各地府衙就对这些违法商人和商号做出了处罚判决。
这些人此时才知道,自己是被朝廷当枪使了,大呼上当的同时,还通过关系对外说朝廷卸磨杀驴。
对于这些人的处理,李榷发表了广播讲话。
他先是将这些人的罪行公之于众,而后语重心长道:
“大唐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唐了,百年前,经营生意是被人看不起的行当,商人被划到了贱籍,不能当兵、不能科举。”
“圣皇怜悯他们,提倡人人生而平等,废除了所有对商人不利的约束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