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技术的差距反映到战场上就是弱势的一方被碾压的局面。
战争是技术最好的催化剂。
开战之后,大食人拼命爆肝,在军工体系和钢铁生产被打击的七零八落的情况下,硬是搞出来了比战前更强的军工生产能力。
他们甚至还手搓出了一批线膛枪管和纸包定装弹这样的战争利器。
隐藏在山区的兵工厂研究出了雷汞的生产工艺,让他们的开花炮弹和手榴弹变得更加可靠。
在战术上,大食人放弃了人海战术,开发出了完善的防御和进攻体系,在对抗中有了建立起稳固防线的能力。
战争的压力还让大食人被迫从信仰无敌的错觉中清醒过来,开始以俗世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
来自大唐的知识和技术等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可以说,一场大战让大食人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战场上的失败倒逼大食人开始认真学习敌人的文化和技术,带来的思想冲击远比过去一百多年严重的多。
不过这些思想上的变化还被战事压制着,没有爆发出来的机会。
同样的,大唐因为第一次与敌人爆发大规模的火器战争,让朝廷和军方意识到,自身以往以为无敌天下的军事力量并没有预料的那么强大。
老旧的装备在面对拥有了完整火器体系的敌人时,很难再以微乎其微的伤亡和损失取得胜利了。
开战之初的那种碾压之势不复存在。
与北大食的大战开启不到两个月,唐军就了上万人的伤亡,都快赶得上大唐过去三十年的军队伤亡总数了。
哪怕是有着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这样的伤亡对于唐军的士气打击也是致命的。
唐军看重士兵的生命,为了减少伤亡,前线的战事就变得拖拖拉拉起来。
没有足够的优势前,唐军很难再像开战之初那样的强大信心和进攻速度。
前线部队要求放慢进攻速度,更新武器装备。
这就逼着朝廷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研制新的武器。
但是琼崖系已经全线退出枢密院,朝廷与琼崖兵工厂之间出现了沟通上的问题。
新的五相与辅臣几乎都是工程师出身,他们对于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有着自己的理解,在理念上就和琼崖系有着很大的差别。
李榷居中调和了一段时间,还调回了一些一线的将领,参与到新武器的设计定型当中。
这下就更热闹了。
军方将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们了解前线士兵需要什么样的装备,对枢密院和琼崖兵工厂提出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装备没有任何兴趣。
他们诉求只有两条。
一,装备要简单可靠,火力要猛。
二,加强前线士兵的单兵防护能力,最好是自家的机枪都打不穿士兵的防护装备。
枢密院、军方和琼崖兵工厂,谁都说服不了谁。
连续几天时间,三方都是吵得不可开交。
李榷这个皇帝想当和事佬都没什么机会。
没办法,他清出来了吴正义这尊大神来平息三方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