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思平你是觉的这个方子不妥?”
季风文笑着道。
党思平点了点头:“《伤寒论》147条有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但是患者的症状好像并不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症候。”
“其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没有?”
季风文笑着问。
几个人都是微微沉吟,其实不少人都是觉的云珩的这个方子有些不合适的,只是云珩从昨天到今天,表现都相当不错,大家多少都能判断出一二。
班上十个学员,岳少江和云珩的水平应该是最高的,任学东和党思平次之,其他几个人其实相差不大,都是一个水平。
既然现在党思平已经提出了质疑,其他人就不想贸然发表看法,听着就是了。
“谁还有不同的看法,直接提出来,不要藏拙。”
季风文笑着道:“还记得咱们第一天说的什么吗,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你们把自己心中的疑惑问出来,我才能知道,才能帮大家解决,不懂装懂,或者有疑问不说,这个疑问最终只会一直伴随着自己,可一旦解决了,那就是自己的东西了。”
王继波犹豫了一下,道:“季老,我也觉得柴胡桂枝干姜汤好像有点不合适。”
叶英云也点了点头:“嗯,我也有党思平和王继波同样的疑惑。”
一时间,除了任学东和岳少江没说话,其他几个人都对云珩的方剂提出了质疑。
岳少江冷眼旁观,心说云珩这次可算是丢了面子了吧?
别看这些人和你走的近,可也就是一群墙头草而已,关键时候,还不是不给你面子?
正如季风文分析的,岳少江因为嫉妒,因为自己自傲、自负的性子,这两天已经有些被情绪影响了心态了,这会儿其他人都是就事论事的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思考,可岳少江脑中却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云珩,你考虑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有什么说法吗?”
见到其他人都表态了,季风文这才笑着问云珩。
“党思平刚才说的不错,《伤寒论》中确实有着明确的记载,‘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可您老昨天的时候就说过了,《伤寒论》距今已经有上千年了,这么长的时间,历朝历代的名家其实都对《伤寒论》做过注解和补充,我们在临证的时候,不能完全的照搬《伤寒论》的原文,而要灵活运用。”
云珩先引用了昨天季风文的说法,然后继续道:“就当代,依旧有着不少名家对《伤寒论》的一些条文有着发挥,如刘渡舟刘老,就是《伤寒论》的研究大家,刘老在研究少阳病的过程中就提出少阳病不仅是表里传遍的枢机,更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病的枢机,所以少阳病涉里。既有燥热成实的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也有兼里虚寒之证。”
云珩这大半年进步之所以飞快,中医内科水平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提升到了五级,除了有着模拟空间之外,还有着云珩长期的积累。
这世上没有无用功,凡学必有用。
在医学院的八年,云珩每天泡图书馆,天天晚自习不间断,看过的书是相当多的。
或许当时在看的时候,云珩对书中的一些条文分析之类的并不是很了解,可看的多了,记的多了,这些东西都留在了脑海中,等现在下了临床之后,以前看过的一些东西,读过的一些东西,慢慢的就开始消化。
人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云珩看的书多了,在用的时候,就能找到一些以前看过的条文或者分析,然后加以论证。
以前一些不是很理解的东西,随着自己的不断进步,随着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慢慢的也就开始理解,从而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模拟空间只是给云珩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锻炼平台,而之前在医学院八年期间,云珩看过的那么多书籍,那么多资料,才是云珩厚积薄发的根本。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读书一定可以改变思维,看了那么多书,云珩在思维模式上就要比大多数人强的多,在遇到病症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也要比其他人多一些。
云珩继续道:“刘老在《伤寒论十四讲》中说过,‘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要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在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和黄芩并用和解少阳郁热,干姜、炙甘草温补脾阳,桂枝交通寒热阴阳,牡蛎滋阴潜阳,而且能软坚散结,正好符合患者肝郁脾寒邪积的病机。”
“说的好。”
季风文真的是被云珩的分析惊讶到了。
云珩还不到三十岁,去年才毕业,临床经验不过大半年,却能说出这么一番话。
刚才云珩的一番分析,听上去好像并不复杂,可要能把患者的病情分析清楚,辩证清楚,用方也考虑周全,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云珩能把患者的病情分析透彻,把为什么用这个方剂说的明明白白,至少说明云珩在相关方面的积累是相当深厚的。
“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季风文笑着问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