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静姝行 > 第562章 亩产

第562章 亩产(1 / 2)

 推荐阅读: 武侠:江山美人录 穿乙游女主,我把画风变成美食游 带着科技穿七零,全家集体摆烂了 天宇传记 征服世界,从鉴宝捡漏开始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哈利波特:这个学长有点强 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 丘比特快点跑,病娇男孩在逼近 没法失忆,我只好同化世界了
最新网址:hbcjlp.com

此时,大同县采用新式种植技术的水稻刚刚收割完不久。

李静姝家的水稻、官田、部分跟风的家庭,哪怕在如此干旱的年代,在水源充足的地段,高产达到了亩产250公斤。

中国古代的亩产,按照史料的记载,折合成现代来计算:春秋时期水稻亩产53公斤;魏晋亩产90公斤;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推算出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明朝亩产333公斤;

清朝亩产278公斤。

总体来说,亩产随着时间在增加,因为技术的进步、经验的积累,哦,除了野蛮的满清鞑子时期,中国各项科技水平全面下降,亩产不增反减。

明清时期,都还是单季稻种植,双季稻要等到解放后才推广。

抗战期间,由于战乱、天灾、人祸等,水稻平均亩产150—20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亩产250公斤;后来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绿色革命,推广矮秆、耐肥、抗倒伏的的高产水稻,水稻亩产慢慢提升到300公斤左右;

自1975年起中国开始全面推广杂交水稻,中国水稻的亩产正式进入质的飞跃阶段,水稻亩产从70年代中期的250公斤开始,到80年代中后期的300公斤,90年代初期水稻单产进一步提高到400公斤。

2014年9月24日超级杂交水稻完成测产,达到亩产1006.1公斤,中国水稻亩产开始进入1000公斤这个新纪元。

所以袁隆平老爷爷的伟大,已经不用多说。

从春秋时期的亩产53公斤,到现代社会1000公斤,时间跨越几千年,翻了20倍。

这个时代由于几百年席卷整片大陆的五胡乱华,各方面的水平都是下降的,建国五十余载,恢复速度有限,亩产还不如魏晋时期的90公斤。

李静姝推广的技术,集农业社会水稻种植经验之大成。

虽然种子不够优秀、缺乏工业化肥的爆发力,但农家肥和紫云英等肥地作用的填补,其他种植流程和解放后90年代没什么区别,高产田依然达到了每亩250公斤,一举超越了宋朝的平均亩产。

至于平均亩产目前还未测算出来,且受到干旱影响,但这最高亩产,已经把所有人都吓坏了。

可以预见,今后随着农家肥、紫云英等技术的持续应用,种子的缓慢持续优化,理论上在杂交种子和工业化肥出现之前,最高平均亩产的区间应在300—380公斤,所以上升空间依然巨大。

户部的两个农官,在反复测量以后,将官田和李静姝家的田产各项数据,以及各种新式农具的数据(实物和图纸),以八百里最高级别的速度送往京城。

传统种植术的田地还未到收割时期,那些人只能看着跟风种植的人笑歪了嘴。

他们一边赶紧将稻谷晒干、脱壳,一边马上准备第二季。

借助于李静姝放出的一系列先进设备,诸如风车、打谷机等,有置备设备的人家的收获效率高了数倍。

光脱离方面,传统是用连枷摔打,整日整夜进行,人人胳膊肿得通红。

而如今有了打谷机,或者只用谷斗(类船一样的),轻松程度和效率都提升了数倍。

踏碓的重现、新式砻的应用,让脱壳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效率也大大提升。

这意味着民力的休养,老百姓的肉身健康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可以肯定的是,平均亩产肯定是翻倍,同时还是两季稻,无论官府到时候是按照原来比例征收或者绝对重量征收,新式种植都会让老百姓今年无饥馑之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