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这人吧,干活确实是好,疼老婆也是一等一的。
就是这张嘴,一张口就叫人讨厌。
这会儿张永华就上蹿下跳的,拍着青杨的肩膀说:“听哥的,别上什么高中了,浪费钱,进厂子多好!”
“再不然学点儿什么技术,跟我们一样开店也行啊!”
张永华有些嘚瑟:“我们开店挣不老少呢!”
柴爱花本就在门边的位置,两家店面挨着,张永华说的话她自然都听到了。
柴爱花咳嗽一声——不会说话你就别说了!
明摆着青杨一直都是奔着考大学去的,人家老三届还有人抛家舍业地连考三届呢,即便现在,复读的人也不少。
人家都不是傻子,那肯定是考大学更好啊。
同样是分配,考上大学分配的都是去当干部的,总比在一线当工人强啊。
然而,张永华现在有点儿飘——挣了俩钱,加上柴爱花又怀了孩子,他现在可以算是人生赢家了。
所以说话一副“我是过来人我懂得多听我的”的模样,拉着青杨吧啦吧啦地说。
青杨都乐了。
陈乔玉也是无奈,今天陈老师说那话的时候,班上确实一半家长振奋,一半家长不以为然。
看得出来,能把孩子培养到镇重点初中前几十名的家庭,多少对孩子都还是抱有“考大学”的期望的。
但是另一半家长,估计也跟张永华和万婆婆的想法一样。
还是读中专好,三年出来就能包分配当工人。
但是在陈乔玉看来,去往不同的高度,就能看到不同的世界,了解的东西也就不一样,眼界眼光都不一样。
工人是他们能接触到的阶层,但大学生就未必了。
以前村里来的几个知青,也不过就是上过中学,顶多上过高中,在村里人眼里就是“文化人”,是高攀不起的对象。
因为他们比不识字的农村人知道的多,见识得多。
陈乔玉并没想过要青杨多出人头地,但她始终希望青杨能够更进一步,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
她是坚定支持青杨考大学的。
除非青杨自己不愿意。
但显然,青杨自己非常愿意。
青杨逗张永华:“可是永华哥,我们家这情况吧,我上中专就只供我到中专,上高中就供我到高中,我要是能考上大学,就供我上大学。”
青杨笑嘻嘻地道:“我这么懒的人,就喜欢家里供我上学,不用干活,轻松!”
眼看着张永华眼角在抽抽,青杨挑眉说道:“永华哥你们家不也这样吗?好像是说你跟爱花姐供家里的孩子上学,只要上得起高中的,都供。”
“我看你们家兴兴、振振他们,今年都到镇上来上学了,可见是跟我一样的想法呢,都是准备上高中的吧?”
青杨乐呵呵地说着。
兴兴跟振振是张家老大和老二家的两个大孩子,都是六月份小学毕业,九月上初中的。
兴兴争气,考上了镇上的初中,振振差两分,但振振他爹妈拿了家里的二十只鸭子找了人,愣是把振振也给塞进了镇上的初中。
这可是姚家村前所未有的事儿。
以往村里的孩子,能上完小学就不错了——村里的小学只有三年级,四年级就要去大芦沟村,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折腾这事儿的。
上完小学还上初中的,那就已经很少了。
陈乔玉的初中都是一阵子上学,一阵子休学自学这么熬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