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伸出一根手指:“嘘——”
乔玉好奇地看过来:“你们干啥了?”
大牛几个嘿嘿笑,也不肯说,乔玉再问,他们也只推脱说:“等拍卖结束了再说。”
毕竟他们可不能把跟青杨一块儿商量的拿别人把柄,加利诱,叫人放弃的馊主意告诉乔玉。
倒数第二间屋比青杨拍的这间还要大,几乎快跟老岳头家差不多了。
地方么,不好不坏,在村子中间,就是没在村里的主路上,是拐个弯进去的一个土路上。
但好处就是大,主路上这一条虽然还是泥巴路,没修整,但是谁都知道主路当街的屋子好。
这么多年,大家建屋子,早就把主路上的地都占完了,再想买主路这边的屋,也不容易。
但这间屋除了位置偏了点儿,其他都挺好。
屋子的主人倒不是出事儿了,而是投奔亲戚去了,走之前把屋卖给了村里,得了些路费,去海岛了。
这屋样式有些旧了,但以前建的屋子也扎实,修一修,并不成问题。
拍卖开始,先是好些人起哄似的喊价,等价钱上到五十块之后,喊价的人就少了。
依旧只剩下了三四个,陈乔玉一看,都是老熟人了。
打头的就是姚大勇。
姚大勇家自然是不缺钱的,老支书虽然没有乔玉的际遇,但是他有经验。
很多人嫌弃村里的屋子又破又乡,宁可买城里的一张床,不买乡下的一套房。
但是老支书人生都走了几十年了,什么没见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十几年后会怎样?
他们家现在有钱,百来块钱一套房子,跟白捡似的。
所以也来凑个热闹。
第二家就是马老三家,也是在村里挣了钱的,他的竹编不光供乔玉,还拉了一家老小一块儿上阵,在家里做了个真正的“家庭式手工作坊”,给城里的人供货。
第三家是张老拐家。
张老拐家想买屋,那是村里人最不意外又最意外的事儿。
意外的是,就张老拐跟葛大妹这个鸭子进门都要光屁股走的性子,居然舍得花这么多钱买房子?
但不意外也是因为他们家是村里儿子最多的,现在五房儿子都结婚,连老五张永华都有孩子了。
家里勉强住得下,但眼看着老大家的孩子都十六七了,过不了两年就要找对象,到时候怎么办?
还跟爹妈挤着住啊?
大家能理解,但不相信,纷纷起哄:“张老拐,你家挣了多少钱?现在都买得起大屋了啊?”
又有人喊道:“张老大张老二呢?今天来了没?这新屋你们兄弟几个打算怎么分啊?”
大家嘻嘻哈哈的,张老拐闷不吭声地跟价——每次就比别人贵一毛钱。
要不是冯会计约定好了出价至少要加一毛,他可能都得从分开始喊。
张老拐这么喊价,可把马老三给恶心坏了。
他出多少,张老拐就不多不少跟一毛。
马老三干不出来这事儿,下一轮起码加五毛。
但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姚大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