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之前的许教授说你很厉害,才二十岁就开办了一个作坊,解决了二十多个人的工作问题。”
“哈,也没多厉害,就是把大家叫到了一块儿。”乔玉说道,“红薯粉的方子是我们村的一个年轻嫂子娘家带来的,我们村往年一直都盛产红薯,但是卖不出价钱去,便宜的时候两三厘一斤都有过,实在是挣不到钱。”
“但是加工成红薯粉之后,哪怕七八斤红薯出一斤粉,卖两毛钱,那也多少能挣一点。”
“咱们农村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村里的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只能种地,没有别的收入,叫他们闲暇时间来做红薯粉,利用时间换钱罢了,算不上什么厉害。”
两个学生听到这里,眼睛唰的一下睁大了。
朱教授笑着点两个学生:“你们看,咱们的农民同胞也是很有智慧的,你们从书本上得知掌握了生产资料的人才掌握了财富,他们也能够从实践里得到真知,知道出卖劳动力只是时间的累积。”
两个学生受教,对乔玉更多了几分钦佩。
“不过——”一个学生开口道,“我看陈乔玉同学也不像农民啊,她上夜校大专,还开店开厂,跟我想象中的农民样子一点儿都不一样。”
“你想象中的农民什么样?”朱教授笑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皮肤比锅黑?”
学生们都笑起来:“没有没有,也不是那样,就是觉得乔玉同学看起来不像种地的。”
“那你们可错了。”乔玉笑道,“我种地就算比不过成天扎在地里的庄稼把式,但也不差,还拿过两次小队的生产标兵呢!”
说起来还有点遗憾,要不是那时候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姚金宝不敢把她的名字报上去,只敢在村内、小队内给个小奖以示鼓励……乔玉现在说不定还有个正儿八经的生产队标兵奖状呢!
学生们对这种乡土事迹非常好奇,一直追问,等到了村口的时候,才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
学生跟朱教授开玩笑:“朱教授,您说这条路要晃一个小时的,我们怎么这么一会儿就来了?”
朱教授可不怕他们调侃,只说道:“我要是不这么说,你们会觉得这条路短吗?”
学生一想,可不是么。
来之前只以为这里是什么苦寒落后之地,结果现在发现也不尽然嘛。
路虽然破了点,但是有拖拉机。
原本以为进村要一个小时的,最后半个小时不到就来了。
心理感觉上一下子就好接受多了。
等到了住的地方,朱教授跟男同学住一家,一间房里搭了两张床,女学生跟大牛二牛的一个堂姐住。
屋子虽然不如城里的高大明亮,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尤其是乔玉还给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两个干净的脸盆和水杯:“两个盆,小的洗脸,大的洗脚,水杯也都是新的,洗过没用过的。”
乔玉说:“别的还缺什么,尽管说,我家就在村口。”
别说两个学生了,连朱教授都有点惊讶:“乔玉同学,这太破费了。”
“不破费不破费。”乔玉笑道,“咱们村难得请来一回专家,这是应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