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麦吃了两大碗,还装了一陶砵准备带走,孙大娘一个劲的留饭。“大娘,还有人在镇上等我,你可以在小卖部试卖,凉豆腐很容易做,秘方就是薄荷汁,被别人学去买卖就不好做了。”
“大少爷,这个薄荷是哪里买的?贵不贵?”成本大的买卖再挣钱也不敢碰,这样的家经不起半点闪失。
“不贵的,药铺有卖,十文钱一两,村子里用小碗卖一文,镇子上买两文钱一大碗,天气越热越好卖,煮过的渣滓晒干做枕头安神助眠,”杨小麦说的很细,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杨晨旭在书坊坐了半天肯定很焦急,给他带点凉豆腐高兴高兴。果然,无精打采某人心不在焉的看书,懒洋洋的练字,掌柜看得都好奇,这孩子来书坊干嘛,会不会是受人指使踩点来着。
“三弟,吃饭了吗?”早上出门带了两个馒头一个鸡蛋备着,现在还放背包里,吃都提不起兴趣。
“还没呢大哥。”杨晨旭冲上前迎接,好像多久不见似的。
午时客人少,掌柜不放心,打瞌睡都睁着一只眼睛,听到动静马上觉醒,见是那个小孩的同伴又眯起眼睛。
“掌柜的,我带了凉豆腐,拿个碗来给你盛点,顺便借我个勺子。”赶的急忘了带,杨小麦嘴上是和掌柜说,眼睛看的是桌上的字,七歪八扭简直是浪费纸墨,确切的说是浪费银子。
掌柜的接过凉豆腐没有马上喝,而是看着杨晨旭眼睛发亮,一勺接一勺的吃,直到肚子吃撑。
兄弟俩说话的声音很小,嘀嘀咕咕时而高兴时而沉闷,说累了两人趴桌子上休息。
这时候老掌柜搅和几下两豆腐,黑乎乎什么东西?真的有你们好吃吗?用勺喝了一口,甜香爽滑入口即化,再喝一股清凉沁人脾胃,想问点啥,两个孩子已经睡着了。
杨小麦再次找到白管家,商量着让白府马车帮忙,先到河东村拉一趟薯面去作坊再装粉条,白管家爽快的答应了,他就喜欢这个叫他管家伯伯的男孩。
白府两个赶车的家仆都熟悉,又买了五匹白棉布,薯面袋子多些才够周转。一起来到的孙学文家,石磨场大槐树下,老人孩子小媳妇乘凉话家常围坐在一起,每个村子都会有个这样的场地,算是老百姓的媒介传播中心。
小卖部面前的方桌上,一盆凉豆腐几个小碗用布盖着,似乎没有动过,杨小麦揭开盖布盛了两碗加糖加凉茶,再拿小木勺调匀。
“两位大哥过来歇歇,尝尝这的凉豆腐好吃又解暑。”声音很大,整个石磨厂的人都能听见。
两个家仆也不客气,大热天正渴着味都没尝到碗就空了,杨小麦又给他们盛,接连三碗下肚,才心情愉悦问:“少爷,这是啥吃食?都凉到心窝里去了。”
“两位大哥,这个叫凉豆腐,我给你们准备两大碗备着,等搬完再吃,”说着自己盛了一小碗,拿着小勺慢慢吃。
几个孩子早已耐不住吵着要吃,大人没法子只好掏出一文钱,孩子们吃着凉豆腐高兴坏了。
“好吃吗?给你们的大人尝尝,说不定还会买一碗。”忽悠这些孩子还不是小菜一碟。
果然,一群人涌了过来,杨小麦盛豆腐,孙学文收钱加糖加凉茶,这么热闹,不明所以的人又凑过来,王桂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紧跑进小卖部,看到这场面接过碗上手盛。
杨小麦回屋里拿了两个大碗,站在人群外大声起哄。“桂芝嫂给我留两大碗,答应了赶车大哥的。”
今天是试卖准备的不多,王桂芝不停说没有了明天再来买,可还是有人往前挤,估摸着只够两碗干脆把木盆端走。
孙大娘冒着烈日高阳,挑了担凉豆腐进泰宁镇走街串巷叫卖,大户人家的丫鬟买了回去,一会儿又拿大碗追出来买,好些人跟风买来尝尝,两文钱谁都拿的出。
老太太出门一个时辰不到,凉豆腐全部卖完,去药铺买了一斤干薄荷放进空桶里,又把自己的头巾盖在上面,千万不能让别人看到,今天这买卖太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