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闸门推开,往事喷薄而出,她竟然是继母以二两银子卖给人贩子的,原主也叫杨小麦过了十一岁,半夜逃跑被人贩子抓回来毒打一顿,加上没有吃食又日夜奔波,就在那个早晨一命呜呼,另一个杨小麦接管了这个身体。
还是不对,她应该叫乔璟妍,中秋节就满十三岁,三岁多的时候母亲带着她外出被人追杀,车夫和陪嫁护卫拼命抵挡一阵子,无奈寡不敌众连连败退,奶娘赶着马车奔跑,贴身丫鬟换上母亲的衣服,在一个山道拐弯处母女俩下了马车,躲进了山坡上的树丛,马车继续狂奔引走杀手。
母亲蒙住她的嘴躲在草丛里,不久后看见杀手的马车疾驰而过。过了一会儿,母亲背着她走出树丛拐进一条山路,走走歇歇太阳快落山了才看见一个道观,休息一晚,天刚蒙蒙亮又接着下山,稀里糊涂的左拐右拐,终于看见了冒着炊烟的山下村落,好在丫鬟丢出的包袱里有些点心,要不然娘俩会饿昏在山里喂狼。
稍微歇息了片刻,看见田地里劳作的村民踩着斜阳归家,母女俩闯进了山脚下一个茅草小院,屋里只有母子二人。
杨家坪是个大村子,山脚下这家人收留了她们,儿子叫杨金根,早上媳妇带着不到三岁的女儿到河边洗衣服,孩子不小心掉水里,孩他娘下去救结果两人一起见了河神,那个死去的女孩叫杨小麦。
农家的土炕太硬,虽然刚入夏,晚上还是有些凉,母女俩睡得都不踏实,第二天村里来了几个官府衙役搜查,村长陪同核对户籍人员,老妇人拿了两件破衣服让她们换上,又把地上的灰土抹在她们脸上,嘴上还骂骂咧咧的说就知道吃,做事就躲懒,衙差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原来村长是杨金根的本家叔叔,提前打过招呼的。
母亲给了杨母二十两银票就要离开,杨母猜到她们的身份不一般,收了银票说多住几天离开会安全许多,母亲稍微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母亲不知怎么突然生病,吃不下饭还呕吐不止-------
这又是什么声音,哭哭啼啼的吵死人,想好好找回自己的身份都不行。“大姐,大哥,快醒醒吧,你可不能死的。”
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几个孩子围坐在竹床两边,一个个担心害怕哭丧的嘴脸。“我不会有事的,就是头晕睡一觉就好了,你们也去睡吧。”
继续回忆:几天后母亲竟然嫁给了杨金根,名字也变成了杨氏,自己就成了杨小麦,第二年有了弟弟杨璟钰。继父是个勤劳善良的农家汉子,靠着勤劳苦干和母亲的绣活,日子过的还不错,两年就盖起了五间青砖大瓦房,添置了二十几亩良田,小弟杨璟锡出生后一家人更是和和美美。
母亲每天只用两个时辰绣花,自己也要跟着一起学,其他时间就教孩子们读书写字,顺便缝补衣服,杨金根只要管好田地菜园子,农忙时田里的活全请短工,杨母洗衣做饭家里家外一把抓,包括卖绣品买绣布绣线,家里的银钱当然也是她管着。
有一天杨金根回家说村口周员外要去京城,庄子和田地都要卖掉,他只想多添置几亩田地,可人家要庄子田地一起脱手。母亲说自己手头有两件大绣品,如果拿到府城的雨花阁去卖,就可以盘下那个庄子,坐渡船去府城来回要两三天时间。
杨母没出过远门,府城虽然算不上很远,可她不识字,能否找的到那个雨花阁就更难说,所以只得同意杨慕雪去。
记得母亲离开时完全是农妇装扮,大衣襟粗布夹袄,头巾包裹整个脸,只留着一双乌亮的大眼睛,送别时交代她看好两个弟弟,谁知第三天过去了母亲还是没有回家,有消息传渡船遭遇了匪犯,船上所有人都落水,会水的人捡回了一条性命。
那一年乔璟研才八岁出头,大弟弟杨璟钰不到四岁,小弟弟杨锦锡走路还不稳,杨母一下子病倒了,一直担心这个儿媳妇会离开,没想到是这样子的离开,外人都说儿子勤劳她会持家,自己心理非常清楚,这些年的好日子是儿媳妇带来的,除了有一手好绣活挣家用,还有随身带着的钱财首饰。
杨金根像丢了魂似的整天浑浑噩噩,继母李兰花是村里的寡妇,丈夫刚死就被亲人抢夺了田产,带着一个不满三岁的女儿日子过得艰难,跟着母亲学绣花后才算好转,这个时候主动来到杨家,帮忙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孩子,不久后嫁给了继父。
李兰花开始还是挺好的,直到自己怀上孩子,两个弟弟常常被她打骂,杨小麦要担起全部家务事,里里外外忙得团团转,晚上发现了弟弟们身上的伤痕,就和继母大闹,甚至说要把她的孩子扔进河水里。
在一个赶集的日子,李翠兰说是给大家做新衣服过五月节,还特意带着杨小麦一起去选布料,谁知在一个小巷里她被弄晕了,接着就在人贩子手里,这个狠心缺德的女人,早晚有一天要找你算账。
忽然,她觉得杨小麦这个名字太晦气,都死过三回了一定不能要。
妍儿、乔璟妍——这才是原主真正的名字。零散的记忆还有许多,母亲曾说过弟弟床头地下有个陶罐,里面是她的头面首饰和母女俩的身份玉牌,以后会是自己的嫁妆,好像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叫乔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