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变凉,日照时间越来越短,粉条作坊却增加了两口大锅一个大石磨,人员也增加了一倍,直接用番薯制作粉条的方法是作坊的人想出来的,滤干浆就加调料汁揉合,做出来的粉条无论是口感还是色泽与之前的毫无差别。
省去了晒薯面的环节,作坊几家人再也不用担心自家的番薯会烂在地里,许老真是一个难得的好管事,所有人赶早起来作粉条,下午回家挖番薯,然后卖给作坊,家事作坊的事都关照到了,
原来计划八月底粉条作坊就要停工,现在按产量付工钱就不用考虑时间了,想做到什么时候都可以,家里农活不会受太大影响,即挣了工钱家里的番薯也可以一并卖了,把做数面的时间用来挣工钱,粉条的成本也降了一点,没有比这更好的安排。
乔璟妍现在无所事事,粉条作坊的收入稳定还不用费心,新营生暂时受阻,等这个瘟神走了再重新找个靠山,有了前车之鉴下次一定要先考察一下,不仅要有能力,人品脾气都要是好的。
或者可以考虑去别的地方开点心铺,府城是最好的选择,可身上银子有限,人生地不熟不敢冒进,万一那个瘟神有只手遮天的本事,就真的玩完了。
待在屋里烦闷,去竹林小屋看看,又增加了二十几只小兔崽,大白菜的生长速度已经跟不上它们的啃食,好在萝卜长大了能顶一阵子,要不然全都会跑没了,得想办法安置它们,还指望这些小东西赚大钱呢。
乔璟妍还是比较喜欢河西村,跟着李泉水父子一起捕鱼,快乐惊喜接二连三,和徐老汉一家收番薯,边做边唠嗑,好像也不觉得很累。
“今年番薯收的晚,被地剥鼠吃掉不少。”地剥鼠就是老鼠。作坊几家人只有午后的时间收番薯,最多只有两个时辰,一部分人要采摘毛栗子,所以大片番薯地都没动。
乔璟妍低头暗暗回答,那可是一群聪明的地剥鼠。“舅姥爷,不要难过,番薯收的晚,薯面的成数会高些。”每家都种了十几亩番薯,作坊的用量有限,大部分还是要晒成薯面。
番薯在地里时间越长淀粉含量越高,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绝没有忽悠人的意思。
“晚点也好,这个时候的大石磨也轮不上我们,明年作坊前两个月还是要收番薯,嗨,新薯收上来太阳又得劲了,想想直接用番薯做多好,省心又省力。”每年高峰期大家挤在一起磨番薯,吵架生事的三两天有,像自己家人丁不旺的,只能起早摸黑去磨。
“舅姥爷,我们租头牛来挖吧,还可以把地一道翻了,回头稍微整一下就可以种菜。”一锹一锹的挖,十几亩地人都要累死了。
乔璟妍比划着牛耕田的样子,后面的人跟着敲散土块捡番薯,又快又轻松,一天翻个四五亩地,几天时间就能搞定。
徐老汉被她逗乐了,种了一辈子地只见过牛能犁田,没见过牛挖番薯的,就当是城里的孩子说笑,听听罢了。
乔璟妍知道他不相信,也没法解释清楚,暂时转移话题:“舅姥爷,你们愿不愿意养兔子?用竹片编兔笼,割草给它们吃,自家的菜帮子萝卜叶都可以。”
徐老汉迟疑了片刻。“没听说过谁养兔子,这个季节的兔子很肥,抓到一两只就拿去卖,不要养的。”费那功夫干啥?自己地里活还忙不过来。
“我说的是养母兔,一只母兔一年能产四五十只小兔,不到半年每天都可以卖兔子,一只兔子能卖几十文,如果送到酒楼就更省事,怎么着也比你种地来钱快。”
这么一说徐老汉眨巴眨巴眼睛,恨不得马上就上山去猎兔子。“等忙完番薯和毛栗子就去林子里转转,逮到活的就养起来。”
农家人只会养猪养鸡鸭,养兔子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这个想法比用牛收番薯可靠一些。
乔璟妍在回县城的路上,看见一个农家汉子牵着牛扛着木犁回家,终于知道徐老汉为什么笑话她,因为这个时代的犁头全是木头做的,只能在水田用,没有前面那块尖尖带有弧度的铁头。
泰安县城的木匠铺铁匠铺是隔壁邻里,木匠铺的掌柜姓李,铺子的招牌叫李记,铁匠铺的招牌叫铁记,掌柜的当然 是姓铁。
古时候的店铺大多是以姓氏命名,虽然姓氏会相同,可在同一个地方做相同买卖的毕竟不多。
乔璟妍把两个掌柜请到一起,打过很多次交道,彼此已经很熟悉,拿出一张现代版的犁头图,双手演示耕出来的地是翻卷的,李掌柜拿现成的木犁来比划,三个人讨论的热火朝天,还叫来好几个大工匠参与探讨。
铁犁头的构架很快就出来了,尺寸大小铁头和木架如何衔接,都有细节图示,一张炭头画的图纸被匠人们传阅,赞美声不绝于耳。
大家都在兴头上,大工匠亲自上手锤炼,火星飞溅敲打声震耳,期待的人们热情高涨,等待着见证新事物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