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军这次之所以并没有大规模出动,一方面是代郡地盘小,另一方面是有了新式武器的加持。
整个关中之战,汉王俱酒为了避嫌,都待在成都遥控指挥,这对于马上之君而言,非常难受,所以俱酒在重入雍都之时,有了“髀肉复生”之慨。
但在成都期间,俱酒也没闲着,除了同两位夫人造人成功以外,整天和墨匠堂混在一块搞发明,脑洞之大,把田系忙得团团转,感觉到自己都要爆炸了。
同时墨匠堂从义学中吸收了大量毕业生加入,在新式教育体系下孵化出来的年轻头脑,掀起了许多发明风暴。
在汉王的指导下,武器研发主要是“由冷到热”,随着上郡“油泉”的大量开采和黑火药的成形,热兵器走上历史舞台已经水到渠成。
其实,从猛火油柜、火葫芦的大量使用,以及黑火药攻破邯郸临淄二城起,汉国已经成为战国……不不不,应该是世界上首个跨入冷、热兵器并用战争阶段的国家。
热兵器的研发也确立了两大分支:一是依托猛火油,发展燃烧武器;二是依托冶铸业和黑火药,发展管形发射武器。
管形发射器,就是后世枪炮的雏形,这一支线的提出比较超前,涉及到冶金、化学、铸造、弹道等多门类学科,所以研发进展也不大。
这个可以理解,但目标一定要提出。俱酒甚至手绘出枪炮弹药的图样,大概讲述了一下其中的原理,这样墨匠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研发有目标。
燃烧器研发方面却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一是改进了猛火油柜的唧筒装置,使油液的喷射更远,达到了惊人的两丈之远,增加了猛火油柜远程攻击的能力。
二是研制出多种火球,包括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内中加入不同配比的火药和物质,外层在涂抹猛火油,点燃之后通过人工或抛石车抛入敌阵,可起到引燃敌军粮草、大批量杀伤敌人和制造恐慌的作用。
特别是毒药烟球,在黑火药成分中添加了巴豆、狼毒、沥青、砒霜等物质,随后用抛石机或人工将其抛出,敌军吸入毒药烟球燃烧散发的毒气,轻者胸闷气短,重者口鼻出血而死,端的毒辣。毒药烟球 三是研制出可以助力的火药箭。和传统的火箭不同,传统火箭以弓弩为前进动力,箭上绑缚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发射;
而火药箭则是在箭杆之上绑上一个类似于炮仗的装置,依靠火药的推进力前进,并以火药的燃烧效果加强杀敌效果或破坏敌军设施。
(类似现在烟花爆竹中的“窜天猴”,有的地方叫“冲天炮”。)火药箭 当汉国将下一个征服目标瞄准北赵政权之后,经过专门训练的火器营就被派往端木伯御军中,只听令于其一人。
为了防止火器流失,火器营制定了严苛的军纪。包括但不限于:火器绝对不能丢失,战士绝对不能被俘等。一旦出现被俘情况,其他人就要杀死被俘人员。
火器营抵达上郡之后,才发现高奴县的猛火油产量、炼油量都已经走上正轨。墨匠们认为火球的制作过于复杂,不利远征,突发灵感,又研创了一种“猛火油包”。
缝制皮囊,装入猛火油。使用投石机抛入敌阵,油包通过远距离的抛射,坠地即破,然后再放射火药箭,引燃大火。
不得不说,墨匠们这个办法既简便,又易于生产,杀伤效果比火球也不遑多让。
端木伯御大军要穿越茫茫草原,沿途没有森林大树,伐木制造唐炮或者人力投石机都有些困难。
墨匠们又制造出一种依靠扭力投射石弹的小型投石机,并将其固定到骆驼的驼峰之上,这样就有了随时可以使用的投石设备了。
原本叫这种投石机为“驼峰炮”,但古人总喜欢给武器取一个唬人的名字,于是叫着叫着就变成了“旋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