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璇想把农神那个状态留在蜀州,为了确保是否起效,这才在碧云面前提了一下。
不过现在她改主意,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林锦璇:“伍师傅知道了蜀州这边的事,又听闻蜀州这边实际上连年减产,主动向父皇提出要来这边发展农耕,如今应该已经出发了。”
她这么说,碧云自然以为是信中皇帝与林锦璇说的,但实际上是林锦璇之前从伍平那里得知的消息,就在她打算留下来的第二日。
当时伍平得知她的想法,便主动提出来蜀州帮当地百姓因地制宜提升粮食产量,另外还提出如今燕京新出现的一种高产粮,他称之为红薯。
比较特殊的是,红薯并非是林锦璇给出的那些种子所得,而是去年从玻璃坊往外售出的工艺品引来的外藩商人带来的粮种,寻求买家时得知荣惠公主喜欢收粮种,找上闽侯府时辗转到了他那儿,然后被伍平高价买下的。
燕京人又称作番薯。
伍平说,根据林锦璇在当地收集到的讯息,以及太府寺中有关蜀州以及蜀州附近各项记录,他认为蜀州是很适合种植红薯的。同样的,蜀州种植土豆也会有不错的收成,而且因为林锦璇提供的土豆是非常不错的品种,如果不出意外,土豆在蜀州这一片可以一年四季种植,产量不会低。
只靠这两样,伍平就敢保证,只要他来,只要蜀州百姓听他的,今年就能把往年减产的那些粮食全部补回来。
伍平也说,救急不救贫,不如把那个翻倍的效果留到灾年。
虽然不论是旱灾蝗灾还是水灾,都会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小,看起来翻倍好像不划算,但这种时候,翻倍便能救不少人了。
这让林锦璇想起之后可能会出现的旱灾,即便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但旱灾这种事不是人力可以更改的。
如伍平所说,如今粮食因土豆的缘故,各地都会逐年递增,如今又出现了红薯等等其他可食用的作物,过去食不果腹的情况大抵也会减少,这时候某个地方收成翻倍其实没有太大的效果。
其实林锦璇更想,这辈子再遇到那一场旱灾,各地的存粮就能帮助所有百姓平安度过。
易子而食这种事,她实在不想再发生一次了。
林锦璇心中回忆着伍平提到的那些,对碧云说道:“你且去安排便是。如今再赶回燕京也来不及了,但今年秋闱之前,我必定是要赶回去试试的。”
科举必读的那些书她可以说是倒背如流,策论也学习不少,离京这么长时间,她又增添了不少阅历。很多事看文字时并没什么太大的感触,等真的亲眼看到,方才知道为何会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
而眼下,最能验证她这一年所得如何,便是科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