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林锦璇之前还真不知道。
考中童生其实不算什么,科举考试中,要考中童生的难度很低,相当于只要识文断字,就能考中了。
至于为什么有些人连童生都考不中,这林锦璇就不清楚了。
让林锦璇真正惊讶的是,她虽然在同意碧玉在那边建立小学堂的时候,心里也是想着兴许这样能挖掘出一些聪明却没有条件去读书的姑娘,但她一开始也只是想想罢了。
毕竟一开始会被招收进纺织厂的,大半都是经历了一些磨难,如果没有一个靠山可能就活不下去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她们很多人心中的念头,多半都只是为了求生。
能挣钱,能养活自己,对她们而言,或许也足够了。
至于更多的,对她们而言,可能是一种奢求。
如果不是有碧玉设置了一些职位门槛在前面摆着,可能那些自幼就受这边环境影响的女子,极少数会主动再挤出时间去学那些“短时间内可能并不能得到回报”的事情,比如读书。
毕竟,时下百姓有条件能读书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大字不识,也没因为不识字就活不下去不是?
不是每个人都有远见的,很多人都是跟着旁人的脚步走,能过日子,能吃饱穿暖,也就尽够了。
而眼下,林锦璇还未刻意去引导那些女子去读书,去尝试着考科举,就有人自己主动去接触,并且成功踏上了科举之路,这让她在惊讶的同时,还有种异常的满足感。
多好啊。
就好像原本并未想过有所回报的事情,突然在她不知道的时候,给了她一个小小回报,这是对她之前那些努力的反馈,也是在告诉她,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白费功夫。
这种成就感,这种满足感,比当初她下狠手处理那些坚持殉葬陋习的顽固者要好太多了。
也比她当初从那些山民手里救出那几个姑娘要让她开心。
当初,虽然救下几条人命应当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但当时的林锦璇可是很难开心起来,更多还是愤怒,是对无形之中吃人的环境生出的无力感,是痛心,是怜惜。
而如今,她是真心实意的为这一件或许在旁人看来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感到开心。
然后不过转瞬之间,胸中汹涌的情绪就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抚平,林锦璇也在短暂的惊讶过后,笑着说了一句:“好事,不知是哪家的姑娘?可有送上贺礼?”
碧玉笑着说道:“奴婢也正想与您说呢,那姑娘今年也不过十岁,虽然只是一个童生,但这个年纪的童生也没几个,少见的聪慧姑娘,奴婢想着这也是厂子里的一件喜事,想以厂子的名义送些奖励过去,以兹鼓励。”
“十岁?”林锦璇眉梢微微挑起,道:“看来不是厂里的女工,是谁家的孩子吧?跟着家里人一起去的学堂?”
碧玉轻轻点头:“是,是陈寡妇的女儿,底下还有个弟弟,如今才三岁。小姑娘每日里带着弟弟一起在小学堂里跟着听课,年纪小,但都很听话,不吵不闹的,奴婢让人打听过,那小的瞧着也是个聪明的,跟着姐姐一块儿学了不少字,只手软,还没开始写大字。”
林锦璇轻轻点头:“既然如此,便按你说的做便是。”
碧玉:“那奴婢便替他们先谢过您了。”
林锦璇看她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嗔意,柔声道:“这是件好事,你当喜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