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访投降之后。
高顺很快做出了选择。
他的选择是不抵抗,但也不投降。
“怎么办?”
袁谭看向郭嘉。
后世号称鬼神之谋的男人,也深深的皱起眉头。
袁谭招募人才,一向是顺风顺水。
但在高顺这里,却屡屡碰壁。
早在袁谭去岁斩杀张济,名动颍川陈留的时候,就对高顺有过招募。
随后在大婚迎亲之时,亦有过接触。
但结果仍然......
按说高顺又是袁家的亲戚,应该亲近袁家才是。
“公子,不若也关进牢狱?”
郭嘉有些无奈的说道。
袁谭叹了口气,道:“要是真关了,那可就真的没法挽回。
高顺这人,是个特别拧巴的人。
怎么说的,他在高家其实有些偏远一脉。
我觉得小时候应该受到打击,所以长大后一定要做一番事业出来。
而且要坚守忠贞。
其实只要一顿酒,就能将其打开心扉,说出心理话。
但是他滴酒不沾啊!”
郭嘉摸了摸下巴。
他现在已经开始长胡子了,虽然很短,但时不时的就想摸一摸。
“公子,既然这么说,一定要见面,否则他会觉的你看不起他。”
“这种场面......”
袁谭想了想,起身。“好吧。”
不知为何,前世的他就比较喜欢高顺。
对上位者来说。
从一而终,誓死不降的人。
看着总是那么的可爱。
有人说他不喜欢张合,把张合投降曹洪的锅甩到袁绍头上。
袁谭只能说,作为袁绍的长子,我确实不喜欢。
而且曹操最终覆灭了袁绍,肯定要诋毁袁绍。
张合同样如此。
两人一个是大魏武帝,一个最后做到征西车骑将军。
陈寿给张合写传的时候,肯定要顾及张合及其后代的脸面,给他找一个投降的理由。
或是郭图进谗言,或是袁绍信谗言。
从后世的那些描写来看,郭图进谗言,真的很郭图。
(以下为参考:关于张合降曹的原因,本传记为郭图进谗,而其他传记皆无此事,故此考据学家姜宸英和卢弼认为不实 ,是陈寿为传主避讳。
此外,《合传》袁绍军先破而后张合降这一说法就有很大疑点。《合传》、《武帝纪》与《袁绍传》同出于《三国志》,在此事上就写作立场而言,后二者较为可信,而《合传》将此顺序小有改变,所要掩示的,也正是《武帝纪》与《袁绍传》没有掩饰的------张合降而后袁军溃,更进一步可以理解为张合的投降是袁军崩溃的重要原因。
乌巢被烧,袁绍败局虽成,然而也应该是余粮尽军心散之后的事,事实上却是在乌巢被烧瞬间,这样庞大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张合在此时起了几乎是关键的作用。
曹操火烧乌巢之时,“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合传》。
这里所领“重兵”的无疑是张合、高览,二人的突然投降,使得袁绍的这支“重兵”或降或逃,一下子烟消云散,受乌巢之火与重兵覆没的双重打击,袁军才马上军心散乱以至崩溃。
否则若是袁绍粮尽前全军死战,曹操方即使胜利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伤亡。)
如果官渡之战,进攻曹操大营的是高顺,或许历史会改变。
这就是张合虽然战力不错,带兵很有机变。
但在袁谭这里,只作为偏军使用的原因。
袁谭是个穿越者,带着穿越者的记忆,又杂糅了这个世界袁谭的记忆和情感。
也幸好他穿越者的灵魂占据主导。
若是之前的袁谭,恐怕会直接临阵砍了张合。
至于许攸的投降,则一般的锅要扣在“忠臣”审配的头上。
这个家伙因为死节而收获一大批粉丝。
但细究历史,就会发现,审配能力很强,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佞臣。
在许攸和袁绍在官渡前线拼命的时候,他很不合时宜的抓了许攸的家人,并速杀之。
逢纪和他一条战线,他却故意坑死逢纪。
袁谭杀死逢纪之后,他写信给袁谭说,逢纪这样的奸佞小人,杀得好。
所以袁绍阵营的二五仔很多,但袁谭最讨厌的就是张合。
这多少带点私人情感,但没办法,谁让他是袁绍的长子袁谭呢?
谁让他在原本的历史上,被曹操杀死妻子儿女呢!
这也是袁谭天天腹诽郭图是大坑谋主,身体上却很实诚的爱着对方的原因。
袁谭毕竟不是圣母,让他用张合可以。
让他爱张合,麻烦你们用曹操的视角。
......
看到袁谭的时候,高顺面上没有多少表情,道:“陷阵营多是我高家子弟,你可用之。
陈留旦夕可定,当速杀某!”
袁谭先是躬身一礼:“舅兄,你我都是亲戚,何故如此生疏。”
高顺道:“高干是你舅兄,某远了些。”
袁谭准确抓到了这个点,高干是高家这一代中的最英杰,所有好的资源和名声都向他倾斜。
而年纪稍大些的高顺,却只能从身于军伍。
这是一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