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等人所拟的军制问题。
从前面看是制度问题。
因为自上次提出军制变革之后,军中的训练一直都是按照这个节奏来的。
只不过袁谭抽调精兵,和这些兵团之间有些切割。
......
趁着这个时候再看,其实谈的是一个放权问题。
袁谭麾下的徐盛等人都是杂号将军之类,到了袁谭这里领了精兵,却干成了牙将。
解烦军的王松,斧嵬军的王豹,他们的表现,其实何尝不是在表达一种不满呢。
毕竟干的热火朝天,升职在望,忽然空降一个名将。
“军兵一万,其辅兵一千,战兵九千。
共分中军,左前军,右前军,左护军,右护军,左后军,右后军。
每军中都设各个兵种。
兵种分为重步兵(长矛兵或大戟兵)、精兵(强弩手、硬弓手带大戟或者陌刀)、轻步兵(刀盾手,枪盾手,皮甲)、斥候(轻骑兵)、铁骑(冲阵铁骑)、辅兵(辎重兵、医护兵等)。
单以战兵来论。
中军两千人。
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军皆是一千人。
左护军和右护军各是一千五百人。
共计九千人。”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军制下去,袁谭搞的如火如荼的精兵,基本全部拆散了打到各军之中。
也就留了两百玄甲军和两百龙戟士。
虎刀卫都给裁撤了。
按照荀攸等人的建议,至于袁谭想要的精兵,有高顺的七百陷阵营就够了。
“其实还是个人和制度的问题!”
袁谭很快认清了本质。
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掌权者制定规矩,希望所有人都按照规矩办事。
但下意识的,总是把自己忘记。
也就是说,潜意识中,自己要凌驾于规矩之上。
前世他就很熟悉的四个字“特事特办。”
在这四个字面前,一切规矩和法则都要让路。
这可是自己一直最诟病的东西。
但有一天,自己成了规矩的制定者,却也没能脱俗。
这样潜移默化下去,所谓的制度化最终还是个笑话。
想到这里,袁谭的眼神逐渐坚定下来,一个好的想法,渐渐浮上心头。
“公子,睡了没!”
帐外响起了袁卫的沉稳的声音。
“何事?”
袁谭开口问道。
袁卫做事沉稳,个性谨慎,比较狗。
这个点还来出声,定是发生了不小的事情。
袁卫道:“公丘县中喧闹不止,应是陈宫和吕布借着夜色撤军了。”
袁谭翻身做了起来,奇道:“他们挖了这么多坑,闹了这么大动静,还整出掎角之势,怎么这就跑了?”
袁卫笑道:“还不是公子掰断了他们的一只角!
文稷等人请令,要不要衔尾追杀。”
袁谭摆了摆手道:“不用,陈宫有谋,吕布知兵,他们若是撤退,肯定会留精兵断后。
此刻天黑凤高,追之无益。”
想了想又道:“可令徐晃、文稷、高顺出兵,锣鼓喧天,假装追击。
把对方惊走,再夺了公丘县便可。”
......
掎角之势既然断了,陈宫等人就算守住了公丘县,也必然付出极大的代价。
到时候,反攻兖州,也必然失了先机。
在毛晖等人的劝说下,陈宫最终还是同意撤退。
先由陈宫宋宪等人携带家眷出城。
随后大军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