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心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以法治蜀,是季汉的理想主义代表。
其实,不过是后世理想主义者,给他戴的帽子而已。
后来帽子越戴越多,诸葛亮已经不再是本身的诸葛亮,而成为一个符号。
这里,就浅谈一下真实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先问大家三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重用纸上谈兵的马谡?
其次,为什么诸葛亮不重用赵云?
最后,为什么诸葛亮选择杨仪而不是魏延?
回答问题之前,大家来一起看看《出师表》,
诸葛亮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这个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他们都是谁?
奇了怪哉,都将军了,为什么不提赵云、魏延、马岱?
但是如果史书看的多,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郭攸之,荆州人费祎,荆州人董允,荆州人,向宠,荆州人
赵云,是冀州人,马岱,雍州人,魏延,倒是荆州人
而诸葛亮本人,曾经生活在荆州,这样理解是不是简单了许多。
肯定会有人抬杠,不对啊,魏延不也是荆州人吗?
这个没毛病,所以魏延也属于诸葛亮心腹之一
以着名的街亭之战举例:
总指挥:诸葛亮——生活在荆州
前线都督:马谡——荆州人
丞相长史:向朗——荆州人
左翼将军:魏延——荆州人
右翼将军:高翔——荆州人
佯攻偏师:邓芝——荆州人
佯攻偏师:赵云——冀州人
丞相参军:蒋琬——荆州人
丞相参军:杨仪——荆州人
丞相参军:费祎——荆州人
街亭之战战败了,挥泪斩马谡,除此之外还处罚谁?
赵云!从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四镇将军>四征将军>杂号镇军),连贬两三阶。
为什么?向上看看,在荆州人这个维度上看,某云显得不合群哦。
我们再看一个组合:
蜀汉四相:
第一相:诸葛亮——生活在荆州
第二相:蒋琬——荆州人
第三相:董允——荆州人
第四相:费祎——荆州人
有人说了,诸葛亮那么伟大,怎么可能是只用乡党的人?
也许人家荆州人就是优秀呢?
《三国志·廖立传》记载“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啥意思呢,这个叫廖立的人说:
向朗是平庸之辈,他信奉马良、马谡兄弟,吹嘘他们是圣人,现在任丞相府长史,一向善于和稀泥。
中郎郭攸之(《出师表》里点名表扬的人)只是盲目随着别人打转转,不克与他共谋大事,却让他当了侍中。
王连(曾为诸葛亮的留府长史)是流俗之人,一直聚敛贪狠,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闹到今天这种地步。
总结一下:
向朗——拍马屁、和稀泥
郭攸之——无能
王连——贪官
有人说了,诬陷,完全是诬陷,伟大的诸葛亮重用的荆州老乡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诬陷也要有证据!
好!
公元228年街亭之战,马谡战败逃亡,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罢免。
关于郭攸之,《三国志·董允传》记载,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宫中之事全由董允(郭攸之的助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