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圭是第一个出来抨击这个事情的,他把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分三个阶段,来骂李世民。
第二个阶段他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说起,总结起来就是天比地尊贵、男比女尊贵。
孔颖达等人为太子老师很正常,但是东宫的小郡主们,不配。说完之后,他还缓和了态度,劝诫李世民。
“太子,您宠爱小郡主们,臣等无异议,但请不要滥用太子的权利,您作为父亲,可以随性,但是作为太子,不行。”
李世民不说话,也不生气,示意他继续说,并且让人把李承乾带过来了,这种麻烦事情,让李承乾来吧。
而且他也想看看李承乾生气的样子。
平日在后宫,李承乾把丽质当成眼珠子一样对待,让他来听听别人怎么说的。
魏征听了王圭这番话,颇有赞同之意,他都想附和两句。
看到李承乾进来,他忍住了,不敢不敢。
第二个阶段,王圭从三纲五常说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正则臣正、父正则子正、父正则妻正,上位者的行为影响他人,岂不闻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太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第二个就比第一个严重了,直接说李世民身不正影子斜,以后大臣跟他学习,哪里还有正直的人。
魏征差点鼓掌,说的太精彩了,都是他心里话。
但是看到李承乾在,他还是不敢,忍住忍住。
李承乾听了之后,内心还有点触动的,王圭比千百年后的人强,那个时候不少不要脸的儒家人,已经把三纲五常理解到新高度——单方面服从、绝对服从。
清朝名臣曾国藩就这么说过:“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太不要脸了。
从这方面来说,王圭还可以,还可以。所以李承乾也不做声,李承乾不做声,李世民受不了了,怎么什么事情都要是自己挨骂,这事情又不是自己办的。
“嗯,王卿啊,这事情啊,你骂错人了,这不是我做的,是他,是李承乾,是他做的。”李世民没有一点犹豫就把李承乾给买了,看着李承乾的黑脸,他补充了一句,“我觉得这事情也不错,挺好的。”
“殿下,您,您言语怎能如此轻浮?”王圭大惊,怪只怪他不是李世民亲信,没有看到李世民更轻浮的一面。
“王先生,我父亲是为人亲和,对待朝臣态度亲切,与轻浮有什么关系?您继续说,别跑题,我在认真听。”李承乾没听到第一条,内心还不愤怒,就随便听听吧。
第三阶段,王圭提到女性的要求上。
“三从四德为女子的道德、行为、修养。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女子行为规范。德、言、容、工、德在前,能正身立本;言语则是要有知识修养,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容非相貌,而是仪态端庄稳重持礼,不可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女子需持家有道、治家有方。这次才是女子应该做的事情。”
这话李承乾就非常不爱听了,他以为宋明才会哔哔这些,没想到王圭如今都想搞事情。怪不得他不能成为如房玄龄那样的千古宰相,原来是见识不够啊。
三从四德出自《女诫》,《女诫》是东汉时候的文学家班昭写得,七十岁高龄写得,估计当时又老年痴呆症了吧。
班昭年轻时候都能当官,不仅文采出众,官当的也不错,能作诗能写赋,还能够续写《汉书》,做过皇后和妃嫔们的老师,被成为“曹大家”,也有点尴尬,为什么不是班大家,因为她嫁给了曹家。
她是一个很独立自主、很有主见,在自己二哥落难能够想方设法解救的女性。
就这样一个人,六十多岁了,写出来一份垃圾,她还说是写给未婚小姑娘们的,为了让小姑娘们怎么做人家媳妇。
“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
自己一辈子风光无限,然后教别人怎么做小媳妇,也没见她教女孩子如何刻苦学习成为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