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认为李承乾是个可造之才,会是一个明主,所以他就想方设法要把李承乾身上不适合的地方给拿下去。
儒家认为,明主应该博学多才、仁爱善治,他在治理国家、教化民众以及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具有卓越的品德和能力。
在博学方面,李承乾还真挺博学的,但是这博学是放在了其他地方,不是儒家经典上。
他能连续不停说一个时辰,从天地自然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再到风俗民情、名人轶事,最后落脚到今晚吃的肉食动物,长一斤肉需要吃多少草……
一块荒草地,需要多少兔子能消灭荒草……
这不是不务正业,什么是不务正业。
偏偏学子们还听得津津有味,给李承乾鼓掌,一个两个眼睛里的光都在说承乾公子好厉害,好博学。
碰到一个两个较真的,问李承乾如何知道,李承乾还真能说出一二三四五。
每次李纲都跟着一起听得入迷。
孔颖达不能接受啊,他要的是明主,不是一个,一个哗宠取宠的人。
所以,他开始再次摧残李承乾,《大学》、《中庸》、《论语》轮流上,美名曰不能让李承乾听不懂大儒说的话。
李承乾被摧残一番之后就认命了,以飞快的速度,把这几本书背下来,并且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在他以为自己要解脱的时候,孔颖达开始了第二波。
儒家强调以德治国,明主应该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指导国家的治理。明主自身应具备高尚的品德,通过身教影响臣民,促使国家内外和平稳定。
他要求李承乾必须要很多道德,这点就不错,比现代社会好,现代社会的专家只会让普通百姓反思,对百姓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要求。
对上层社会,他们一句话就不说了。
孟子曾说过: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就是上层人的道德影响下层人,下层人饭都吃不上了,还要求他们如何如何,太没人性了。
李承乾对这个也不反感,但是他不接受啊。
“孔先生,我生活不奢侈不浪费,尊老爱幼,不欺男霸女,不口出污言秽语,为人亲和,对人亲切,只要人不犯我,我绝对不犯人,我还需要如何?”
李承乾觉得自己简直是一个完美的皇家子弟了,还不说他已经做出很多好事情。
“见人行礼,说话不阴阳怪气,举止从容有礼,即使别人无礼,也要好好与对方说道理,这些你都没有。”
“《荀子·非十二子》,就是那个说人天生有很多恶习,什么愚昧、贪婪、愤怒、嫉妒、憎恶、欺诈、好利、好名、好色、好声、好色、好能。”李承乾正掰手指头数数。
“这些欲望和情感使人们追逐自身的私利,争斗不休,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需要礼法来教化人性,通过礼制的规范和约束,引导人们追求公共利益,荀子可是说过只重衣冠礼仪,空谈先王之道,不劳动而‘嗜饮食’的儒者,斥责为‘贱儒’。孔先生,我比较赞同他的观点。”
这次孔颖达被李承乾给气得三天没有理他,太气人了,李纲知道后还幸灾乐祸。
一行人拖拖拉拉终于到了河北清河,到了崔家的大本营。
而原本比他们还晚一点出发的崔家家主,早就回到崔家,等他们等到崔家家主脸都黑了。
待孔颖达等人到了清河县,崔家家主在家优雅喝茶,根本没有派人去迎接。
他也是有脾气的!
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清河县,没有看到崔家人,孔颖达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瞪了李承乾一眼,都怪李承乾一路没事找事,让他们如此行程如此缓慢。
他忘记每次他也都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