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听到这话,当即就激动了,是啊是啊,这是个大问题,在这里解决了,到自己那里,自己不就省心了?
李治偷着高兴中,突然感觉一丝不对。
自己堕落了啊,堕落了。
分明大半年前,自己解决的事情都被提前解决了而烦躁,而失落。
如今怎么这么开心,这么得意?
李治心里一阵后怕啊,自己就是堕落了,要不得要不得。
但是开心,控制不住啊。
在场的不是自己穷过,就是见识过大唐穷过,说到这长久的钱财付出,就连褚遂良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也不敢随便再说为了面子不必在意。
毕竟这个大方的面子,在李承乾口中就是软骨头的行为。
他们回想起上次李承乾对高句丽王子做的事情,都低着头沉默不语。
那次李承乾向他们证明,给一些人再多,他们都不会有感激之情,他们只想趴着吸血,得到更多。
当时不少小国家也送了不少特产,意思一下,作为他们在大唐求学的报酬。
只是东西好寒酸,大唐这群人也没在意,没放在心上。
这回李承乾又提起,他有种重蹈覆辙还被人抓个现行的局促感。
“太子认为该如何?”关键时候,房玄龄把球踢了过来。
李承乾就等着这句话,昂头挺胸开始演讲。
“首先是我们自己的态度,他们来求学,就是有求与我们,大儒们日常如何对待求学的人,我们大唐就如何对待他们。
吾等大唐儒者,待学者当以宽容之心相迎。当其未明礼仪之际,可派遣贤者详加说明,示以正确之拜师礼。然不可轻慢,更当示以温文和雅之风,以体现大唐礼仪之美。
不可轻慢,更不能逢迎。民间有这样一句话,皇帝也有几个穷亲戚,诸位就想一下你们家穷亲戚上门时候,你们的态度。”
李承乾这个比喻很妙,众人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又觉得很对。
魏征是非常赞同这个方案的,他立刻补充了一点。
“吾等儒者,宜以不卑不亢之姿,对待来自西域的学者。虽然其贫困,吾等亦当以宽厚心怀,束修可依其需而灵活调整,但绝不可将他们区别对待,以免伤及礼义之本。”
他的意思就是说对方可以钱财可以给少一点,但是不能不给,不能开这个口子。
“太子以前就提过这个事情,当时主要是针对高句丽。”杜如晦说到这里感觉不对,改口说道:“当时主要是高句丽不知廉耻,太子向其展示拜师的正确礼节。既然已经有了正确的礼节,那就按照这个来做。”
房玄龄也跟着点头,“的确如此,礼不可废。”
李治此时已经丧失了说话能力,这些人啊,这些自己敬佩的大儒,高洁人士。就这样睁着眼睛,把一件如此俗气,如此有铜臭味道的事情,还能拐到礼节上。
还个个都如此的正经,如此的神圣,如此的正直。
果然啊,自己大臣没有父皇的大臣好用,脸皮,都没有他们厚。
李治觉得自己又学到了,学到了。
见众人被自己带到正确的轨道上,李承乾心中无比的得意啊,在后世做不成的事情,在这里能做成了,真开心。
还可能从根子上改变后来某些国人心中的恶习,媚外压内。
李承乾心情大好,态度也就软了下来,对着众人一阵拍马屁,每个人他都能恰如其分拍到对方的得意点上。
李治再次被震惊,这个哥哥,当真是能伸能屈,当真是完全不要脸。
其实大唐这个时候吧,还是有危机的,之前被外族人一直骚扰的后怕,加上儒家所谓的宽容,让他们对异族人有种源于本能的退让。
哪怕他们心中称呼对方蛮夷,他们也是退让着。
他们怕对方不管不顾拼命反抗,怕自己要灭掉人家行为太过残忍。
华夏族一直是一个宽容,柔和、纠结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