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吐蕃使团前来,各诸位皆当明了,我不可随意迎接,以免引起误解。不能使他们误以为我们对他们的态度软弱可欺,大唐威仪岂可轻易玷污?”
这个时候的吐蕃,其文明程度,跟大唐相比,相差非常远。
大唐文臣那种有点拐弯的外交,对方看不懂。
他们会很直白认为是大唐怕了。
“即便是如此,我们也许保持礼仪……”
这话李承乾就更不不喜欢听了,王圭可能是好意,但是他却不知道,他这个礼仪,让后人吃够了苦。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他觉得自己要与王圭来一场正面的辩论。
“王先生,在你心中,是不是礼仪非常重要,不管对方的态度如何,自己都要无可指摘?这样才能显示出您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德?”
“本就理应如此!礼仪乃是为了维护人之尊严,彰显修养之美德。无论对方态度如何,自己始终应当秉持儒家之道,行为言谈无可指摘,以体现吾之高尚品德。”
王圭言辞中透露着坚定的信念,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房玄龄也放弃拉他一把。
“我不认可,道理是与讲道理的人讲,礼仪是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提及的,若是对方无礼,个人还能保持礼仪,但是一个国家,若没有一点反抗,还保持着所谓的礼仪,那就是软弱。
是给让对方更嚣张。
固然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们与吐蕃相交,若是对方粗鲁无礼,蔑视我们,我们还要忍着,不给对方以颜色看看?那大唐的武将们,还有脸见人么?
大唐的百姓们,又怎么能抬头在他国人面前做人。
王先生对个人的要求,我无权过问。事关大唐的事情,尤其是外交,王先生还是要多思考一番。”
这话就很重了,就等于是指着王圭的鼻子说:你不懂大局,你沽名钓誉。
王圭的脸憋得通红,这太子实在太粗鲁。
但是他不是一个莽夫,他看到李世民脸上欣赏的表情。
“受教了,”王圭从牙缝里挤出来三个字。
孔颖达出来做和事佬,他先夸赞王圭一个以德报怨,重礼守德的君子,然后又说起吐蕃的的情况。
大唐此时与吐蕃还没有发生过争斗,对吐蕃不太了解。
李承乾给孔颖达恶补了一番,孔颖达才认识到这也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啊。
“吐蕃素来以务农为生,然而近年气候变迁,农业凋敝,不得已而以掠夺他国财富为生计之道。曩年一战击败苏毗,吞并其牧场,使得吐蕃的骑兵大有可为之势。
眼下吐蕃使团莅临大唐,来意非浅啊。”
众人一听孔颖达这么说,大部分人赞成,纵观局势,大唐与吐蕃都是强国,吐蕃又这么穷,觊觎大唐是正常的。
一小部分人表示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承乾表示为了大唐,他就做小人了。
把这拨人怼得无话可说,这么坦诚的太子,他们能说什么?只能按照他说的去办事。
“王先生,礼仪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看情境。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方的态度如果不尊重,我们又何必刻意维持那份无可指摘的礼仪呢?难道要任由别人践踏我们的尊严吗?修养固然美德,但不能因此而对不公平、不尊重的行为束手无策。
我等在朝堂,一言一行都会让大唐的普通人效仿。对外若是一固追求风度,委屈自己,长此以往,国还有脊梁么?”
这句话,把不少人的脊梁骨戳软了。
在上课的李治得到这个消息,与李承乾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他甚至觉得,其实这个大哥如果真当了皇帝,应该也不错。
不过他很快也摇头,把这个不利己的想法扔出去。
太不符合一个皇帝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