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把战壕挖掘成波浪线的形状,自然是有用意的。
首先,波浪形的战壕,可以增加火力,相比于一条直线,波浪形的战壕,可以容纳的人数更多,这可以提高火力密度。
再就是,波浪形的阵地,对于机枪阵地的布置有更大的好处。
机枪大多数时候,其实并不是布置在正面的,而是布置在侧面。
因为把机枪布置在侧面,可以形成比正面更大的杀伤范围。
而大秦军队的战壕挖掘成波浪线,则可以让各个阵地之间互相形成交叉火力。
而且,战壕是波浪线的,就算哥布林突进战壕,也不会一直杀到底。
有弯曲,便可以在战壕里面紧急布置阻击。
当然,波浪形的战壕,有好处自然有坏处,那便是,顶点的位置,容易遭到重点攻击。
所以,为了给顶点位置增加火力,大秦军队又修建了一线高地火力点。
这些高点火力点,是用挖掘战壕形成的泥土,装进沙袋里面,堆积而成的火力点。
这样火力点虽然仅仅只有几米高,但是,已经在大秦军队阵地上的制高点了。
占据这些制高点的情况下,在上面安置加特林机枪,可以有效的封锁火力点周边数百米的区域,包括大多数战壕和交通壕。
同时,这些火力点会成为支援战壕守军的关键存在。
可以说,只要这些火力点存在,哥布林便很难快速占领战壕。
而随着大秦军队的阵地逐渐完善,蒙肇率领的主力大军,也总算赶到了战场。
在赢骞派出的船只引导下,蒙肇率领一万五千军队,成功在规定时间 抵达了战场。
蒙肇的一万五千人加入,使的大秦军队的阵地更加完善。
因为阵地里面的守军更多了。
在蒙肇部抵达战场以后,在三万五千民夫的协助下,大秦军队再次对现有阵地进行了扩张。
不过,大秦军队并没有再次扩大主阵地的范围,而是在主阵地的东,北,西三面,修筑了三个次要阵地。
这三个次要阵地和主阵地互相依靠,互为犄角。
并且,在三个次要阵地上面,都安排了火炮阵地。
同时,三个次要阵地完全处于主阵地的火炮支援范围内。
这三个次要阵地的存在,将在哥布林进攻的时候,先削弱哥布林的兵力。
如果哥布林不先拔掉三个次要阵地,而直接进攻主阵地的话,那么便会面临多个方向的交叉火力。
三万多民夫的修筑速度是非常快的,仅仅两天 三个次要阵地便修筑完毕。
每一个次要阵地,赢骞都安排了两千守军。
不过为了保证火力的互相支援,赢骞给每一个次要阵地的火炮数量都是超过额定数额的。
每一个次要阵地布置有二十门六磅阿姆斯特朗野战炮。
在阵地构筑完成以后,赢骞开始安排民夫撤退。
虽然这段时间,哥布林一直没有进攻,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哥布林只是在等待而已。
没有人知道哥布林在等待什么,或许是哥布林正在进行兵力集结,也可能是哥布林有什么新的作战方案。
因为在之前的作战当中,见识过哥布林的作战能力的赢骞,很清楚,哥布林肯定在想办法弥补他们和大秦军队之间巨大的火力差距。
只是目前,没有人知道,哥布林打算如何弥补和大秦军队的差距。
而且,大秦军队修筑的阵地有限,不可能容纳那么多民夫,所以,除了少量民夫被留下来以外,大部分民夫都会被船运回沐阳地区。
同时,在回程的时候,船只会携带一批物资回来。
主要是弹药,粮食,药品,铁丝网这些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