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本身还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于一些硬核的学术上的知识,不能够保证自己百分之一百的精通。
上两部科幻电影,《蝴蝶效应》和《量子相干性》(也就是《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中也出现了一些科学概念。
沈清也钻研了一段时间,才让自己的影片相当扎实。
可三体中出现的科学知识要更加硬核一些,沈清不希望出现一点点的差错。
而且三体的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科研机构和大量的科学装置。
纳米机器长什么样?对撞机是什么样子?
沈清并不知晓。
网络上是找不到任何的信息的,因为像这样尖端科技,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保密性。
例如对撞机,在网络上找寻到的资料是一个几百米长的巨大装置。
可是要用电影呈现出来,美工该怎样完成这个项目呢?
于是,三体创作组游走在京城的科研机构内,希望能够和机构内的科学家学习交流。
三体并不是一个保密的项目,制片人直接找到了一些科研机构的相关部门,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请求。
想要在科研机构进行取景,并且想要跟着科学家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
正常情况下,科研单位并不接待剧组。
让一些拍电影拍电视剧的人进来,这不是胡闹吗?
但当科研单位得知来进行学习交流的剧组是三体的剧组时,立刻表示欢迎。
机构内的科学家都十分的激动。
得知国内耗资最巨大的科幻电影会在他们这里取景,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原来你们是三体的剧组,早说啊。”
“欢迎欢迎。”
沈清的前两部作品拍的都很不错,机构内的科学家也拿到了沈清所编写的三体剧本。
当他们将三体剧本看完之后,每一位科学家都十分的震惊。
像如此枯燥的科学概念,这些科学家每天都在跟它们打交道。说不厌倦,那绝对是假的。
但看完三体后发现,科学家们发现 科学故事竟然能够被讲的如此生动有趣。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三体的电影成片。
“三体剧组来这里取景,实在是太棒了。”
科研机构对于沈清等创作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
三体的剧组成功地敲开了研讨会的大门,并成为了国内首次在国家大科学装置实验室进行取景的剧组。
整整两个半月的时间,三体的创作团队一直和这些科学家生活在一起。
例如一些重要的学术研讨会,三体的创作团队都可以参加进行学习。
在这段时间内,沈清有一种重回高中的感觉。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沈清还会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进行着详细的记录。
两个月下来,笔记本的厚度有上百页。
有超多复杂的物理概念等待着专业的人员进行解释,创作者一一询问。
四大基本力、空间曲率、十维宇宙、十一维时空、智子工程、光速牢笼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