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以前不管种多少庄稼,只要交了税,剩下的基本就没多少了,来年一整年吃饭都得勒紧肚子。
秋收结束,很快便迎来了冬天,第一场雪来临的时候,穆家的扩建的学堂也终于全部完工。
这次的学堂建得不大,但也不算小。
分为了三个阶段,启蒙班,弟子班,传承班。
启蒙班,教的是一些新入学的,从来没有念过书,提过笔的学子。
启蒙班结束后,便转入弟子班,就相当于现代的幼升小,然后便是九年义务教育。
不过这里没有九年,最多只有六年,当然,这六年里学子若是聪慧,表现优异,也可直接升至传承班。
到了传承班的,便就都是要为参加科考做准备的了。
不过传承班,最多也就五年而已。
五年后,甭管考没考上,都不用继续念了,该回家种地的种地,不死心的自己回家自学也行。
毕竟到了那个时候,大部分学子都已经十七八岁,在这个时代,十七八岁已经不小了。
而且别说前面的弟子班,就是传承班的五年时间,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学堂夫子能教的也都教完。
其余的要么靠自己的天分悟性,要么靠经验。
五年都没考上,天分悟性肯定是假的,那就只能靠后期刷经验了。
学堂不可能一直留着位置给他们刷经验,得为新的学子腾位置。
不然像是有的好几十岁才考上,在学堂呆个几十年还得了。
穆家的学堂建好,最高兴的莫过于十里八乡的村民们。
他们纷纷前来查看,当看见那宽敞壮观的学堂时,众人都高兴极了。
自家孩子能在这里面念书,光是想想都觉得有面子。
而穆家建学堂的事,身为这一代父母官的宁县令自然也早就知道了。
宁秀秀更是因为听说建学堂李思琴出了一半的银子,她也提出要出一部分。
因此学堂建好的消息刚传到她耳里,第二天,桌椅板凳就运了过来。
因为之前就跟钱昭昭了解过学堂建出来有多大,所以她订做的课座椅就刚刚好。
看着那一车车拉来的桌椅板凳,简直不要太壮观。
南溪村只要手脚好的,全都来帮忙搬运。
现在又是农闲时节,许多别村的人也来看热闹。
钱昭昭和宁秀秀李思琴站在一边,看着这热闹又和谐的一幕,心里别提多宽慰了,脸上的笑容都没下去过。
终于课桌椅都搬进了各间教室,钱昭昭对两人笑道:“走吧,两位老板,带你们去参观参观。”
“噗。”
“噗嗤。”
两人相视一笑,也不谦让。
“好啊,那就麻烦钱老板了。”李思琴打趣。
三人走进了学堂,看热闹的村民们都没有离去,见钱昭昭她们去里面逛,有的也在后面跟着。
钱昭昭带着两人,一间教室一间教室的溜达,整个学堂,三个阶段,一共十五各班。
启蒙班五个,弟子班六个,传承班四个。
因为有的学子不一定能上到第三个阶段,所以传承班就要少一点。
除了教室外,还有两间先生工作室,和两片休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