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面对的敌人不弱,在森林野地之中,苗兵们的本事甚至可以发挥百分之一百一十。只不过他们挑的对手太强。
大正军军官的指挥很有效率,他很快就发现,太平军士兵在山林野地之中,行动并不迅捷这让他心中暗自窃喜。如果不是太平军士兵们的行军速度慢,他们的损失可能更大。
大正军的士兵们开始采取了迂回战术,他们利用密集的地形和树木的遮蔽,伺机而动。
这样一来,大正军苗兵的伤亡就减少了许多,大正军苗兵们则逐渐缩短了跟太平军的战绩。
大正军军官在指挥战斗中不断变化战术,他的意图是要将太平军逼退,不愿意与太平军近战纠缠。因为他们在这样的山林里,占据绝对的地理优势,靠着自己比对方移动速度快,在敌人四周游走的时候来几次突袭即可,用不着面对面硬拼。
在大正军军官的灵活指挥下,太平军逐渐陷入被动状态。
大正军的苗兵们开始向后撤退,太平军的士兵们也开始追击,一时间陷入了追逐的局面。
经过了两刻钟的厮杀,大正军的后勤部队应该都已经撤走了,在这牵制太平均的五千苗兵也折损至少六百余人,太平军才死亡二百左右。
经过了两刻钟的激烈战斗,大正军和太平军的士兵们都已经有所疲劳。
整个战场笼罩在一片昏暗的氛围中。
大正军的指挥官,一位威猛的中年男子,身穿一身锃亮的将军服,他的脸上满是汗水,但他的目光仍然坚定有力。他严肃地指挥着士兵们进行攻防,时而带头冲锋,时而指挥士兵们转进。每一次发动进攻,他都亲自带头冲锋,无所畏惧。
太平军的将领则是一位年轻的男子,他的脸上满是沉重和忧虑。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和冷静,他时而站在战场的高处,观察着敌军的动向,指挥士兵们进行攻击。他的指挥非常有条不紊,每一次的反击都能有效地打击大正军的士卒。
战场上,士兵们的身影交错着,他们的身上都沾满了泥土和血迹。每一次的进攻和反击,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决斗。他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用尽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和战术。
厮杀声不断,烟雾弥漫,战场上的景象十分混乱。时而有士兵被直接刺穿,时而有人被砍成重伤。但士兵们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敌军。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战斗,大正军的后勤部队终于撤走了,大正军苗兵也成功地挡住了了太平军的攻势。
但这场战斗也是惨烈的,大正军的五千苗兵之中,已经有六百余人阵亡,另有数百人受伤。而太平军也伤亡了约二百人左右。
因为这支三千人的太平军步兵部队只是先头部队,全是纯冷兵器部队,没有火绳枪手,不然还能让大正军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过这个太平军先头部队虽然是让大正军的苗兵拖住了,但是他们在交战之前吹响的号角,已经将这里的信息传给了附近的其他友军部队。
.......................................................
就在刚刚的五千大正军苗兵和三千太平军交战一刻钟时,一支两千人的太平军步兵部队缓缓前行,沿途各种景色不断闪过。草原上的野花在清风中摇曳,青山脚下的小溪潺潺作响,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斑驳驳的光影。
身穿布面甲的太平军士兵们沉默着,他们时而环顾四周,时而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领头的将军虎目扫视着前方的大正军运输部队,心中早已有了计划。他知道这支部队只是先头部队,全是纯冷兵器部队,也没有火绳枪手,要想让大正军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必须先打出一个漂亮的开局。
于是,他下令让士兵们迅速分成两队,一队绕到敌军侧翼,一队则直接向前方冲锋。
夹杂着嘶吼声和刀剑碰撞声,太平军步兵部队开始了激烈的战斗。他们身手矫健,刀剑交错,将大正军的阵线不断冲击,让对方手忙脚乱。士兵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不惧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向前冲杀。
太平军的军官们在战斗中指挥若定,时而亲自上前,与敌人厮杀,时而在后方指挥战局。他身披盔甲,手持长枪,英姿飒爽,让人不由自主地敬佩。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股强大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他的威严和决心。
战斗持续了不到三刻钟,太平军步兵部队终于取得了胜利。大正军的士兵们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太平军士兵们虽然略有疲惫,但他们的脸上却挂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他们知道比起那些逃走的残兵败将,眼前这些粮食对于大正军更为重要。
不知道。少了这笔粮食,他大正军又有多少人要挨饿?
.......................................................
虽然击退了后面追击的太平军前锋而且伤亡也不是太大,但是李宏信脸上的愁绪却一点也没有减少。
因为走在全线最后方的两支运输后勤部队都被太平军给吃掉了。
李宏信感到自己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虽然后面的运输部队所用的粮草并不算多,只能占全军的两成。
但是这个紧要关头,哪怕是多一石粮食,都很有可能对战局造成影响。
自己领兵进入森林,能带的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本来就是按照人数准备的军粮,现在恐怕又有人吃饭要限额了。
但是,李宏信还是咬紧牙关,振奋精神,带着残余的士兵们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