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想了想,只好答应下来。
送货合同,其实也是韦安平想出来的。
没办法,蜂窝煤的产量实在跟不上,如果不采取分批送货的话,就算他亲自去打煤,恐怕也没办法保证供应。
为了防止顾客囤积,只能采取每天按时送货的方式。
每天需要多少,煤场就会送多少。
这样一来,还能增加一些工作岗位……也就是送煤工。
相似的情况,在长安城内的好几家煤店上演着。
一时间,蜂窝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长安百姓的生活中。
许多需要长时间生火的饭店,更是直接把灶台都换成了煤炉。
煤炉的火又大,又不用时常去添柴,还能省去不少麻烦,简直不要太好用。
百姓们的反应稍慢,但也很快接受了这种蜂窝煤,并且纷纷签订购买合同。
短短几天内,蜂窝煤就占领了长安城百姓家中的厨房。
随着蜂窝煤的风靡,长安城对石炭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同时也给新成立的货运司,带去了一大笔订单。
可以说是多赢的局面。
蜂窝煤的出现,可以说让整个长安都暖了起来。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样值得关注的东西,那就是新的戏剧。
随着户部清查结束,韦安平也终于可以自由地出来逛街,顺便把写好的剧本拿给李孝恭。
不同于以往的剧本,李孝恭看完这个名叫《徐云流浪岭南》的剧本后,竟然产生了一丝心动。
甚至想要学着剧中的主角,出去见识世界。
“先生,这岭南真有如此美景?”
“当然有。”
作为岭南人,韦安平虽然没有去过这个时代的岭南,但对于岭南的风景还是很有自信的。
“那这个自行车呢?”李孝恭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个难道也是真的?”
“是真的,但没有剧中那么夸张。”
韦安平微微一笑道:“在平地上骑,确实比骑马有意思,但不能走山路,也不能走烂泥路。”
自行车的限制,其实还是挺大的。
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种随处可见的水泥路,想要骑着自行车出去旅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上次李泰在长安城里转了一圈,就差点把自己颠散架了。
除非把避震和橡胶轮胎弄出来,否则这玩意只适合在自家后院的草坪上骑。
“限制这么大,那还是算了。”
李孝恭听完了他的说明,顿时没了兴趣。
如果不能骑出去显摆,那还不如骑马呢……至少这个时代的宝马,还是十分拉风的。
说完了这个,话题又回到了剧本上。
“先生,此次剧本的主角,为何是个残疾人?”李孝恭有些纠结的问道。
“这样才显得励志啊。”韦安平解释道:“一名走路都不利索的残疾人,靠着自行车和自己的勇气,走出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旅程,难道不是一件很励志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