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岭南的小部分地区,已经在试种林邑国的占城稻了。
最后,是以岑奔为代表的那批商人。
他们抵达岭南之后,一方面跟着李公掩等人,前去寻找合适的种植园地址,另一方面也在调查当地的商业环境。
看看这里有什么,又缺少什么。
商业的本质,就是把富余的东西,卖到需要的地方去。
作为领头人,岑奔还打算在岭南购买一批货物,通过新的航运路线,送回长安,以此来检验这条商路的可行性。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下次将会有更大的动作。
三份奏折看完,李世民仿佛已经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岭南,看到了那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
但韦安平看到的更多。
在这三份奏折之外,还有更多问题等待着解决。
比如土地问题,赋税问题,还有跟当地百姓的冲突问题等等。
大多数的问题,都不会写在纸面上,也不会写进奏折里。
自古以来,官员都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尤其是这三份奏折更为明显。
韦安平一点都不相信,计划会进行得如此顺利,中间难道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冯盎和李公掩他们可以收拾收拾,准备回到做宰相了。
正想着,李世民忽然开口:“先生看了岭南的奏折,为何还会愁眉不展?”
“陛下不会看不出问题吧?”
韦安平笑了笑,随手将奏折拿起来抖了抖,似乎想要抖出点什么来。
“先生的意思是,地方官吏报喜不报忧?”李世民眼睛一转问道。
“是。”
“这很正常。”
李世民淡定笑道:“如果事事都汇报上来,他们的功劳怎么办?”
“这不正常。”
韦安平摇了摇头,叹气道:“如果人人都这么做,陛下如何察觉国家的问题,如何及时改正?”
说到这个问题,李世民的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认真回答道:“地方出了问题,自然有地方来解决。朝廷出了问题,那朕自然会知晓。”
“如果地方解决不了呢?”
“那就上报。”
“如果不报呢?”
“那就撤换,问罪!”
“陛下如何知道有没有上报?”韦安平再问。
“那就是绣衣使者的事情了。”李世民答道。
“那还差不多。”
听到这话,韦安平终于松了口气。
岭南距离长安太远,他又不可能亲自过去坐镇,因此最怕有人隔绝中外,让朝廷无法得知岭南的具体情况。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计划失败都还是小事,万一惹得天怒人怨,甚至有可能引起暴乱。
到那个时候,就全完蛋了。
“那……陛下能否把绣衣使者的汇报,拿来让我看看?”韦安平很快提出了一个要求。
李世民想了想,点头道:“先生想看,倒也不是不行……拿去吧。”
说完,随手从身边的桌面上,抽出了一张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