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以后写的。”韦安平的脑子倒是转得很快,一下子就圆了回来。
听到这个解释,李世民也赞同的点了点头,毕竟先生是后世之人,知道一点未来的事,并不奇怪。
可是……朕以后会写这样的诗作吗?
一阵沉思后,他忽然抬起头,问道:“先生,这首诗是写给谁的?”
“不知道。”
韦安平回答得很干脆,甚至补充了一句:“我连它的下一句是什么都不知道。”
“啊,这……”李世民顿时尴尬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首诗只有前半句流传了下来,而且还不是很出名。
唉……算了,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
“那其他人呢?”
李世民还不死心,又追问道:“大唐这么多英才,难道就没有几个厉害点的?”
“这个……还真没有。”
韦安平小熊摊手。
初唐这些文臣猛将固然很厉害,但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确实差了点东西。
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关系吧。
如今的朝中大臣们,大多生于隋朝中后期,那时眼看天下大乱,谁还顾得上写诗作词呢?
恐怕每个人的心里,想的都是建功立业,匡扶天下吧。
写诗作画,风花雪月,那是和平年代才有资格做的事。
事实上,大唐文风最盛的时候,也是最强大、最富庶的盛唐时期。
“怎么会如此!”
李世民听得心痛,总感觉被比下去了一样。
“不过……”
韦安平又开口,但刚说了两个字,就被李世民打断了。
“不过什么?”
“不过,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个神通出世了。”韦安平连忙回答道。
“谁?”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
“初唐四杰?”
李世民顿时被这个名号所吸引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样的人才,有四个啊!
“呃,其他的三个还没出生。”韦安平不好意思地说道。
“(ˉ▽ ̄~) 切~~”
李世民顿时没好气地看了他一样,仿佛在埋怨……先生怎么老是话说一半?害得他白高兴了一趟。
“那先生就具体说说吧。”
“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么多。”韦安平不好意思地说道。
关于初唐四杰,韦安平虽然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但印象比较深刻的,也就是骆宾王和王勃两个人。
记住骆宾王,是因为他是神童出身,七岁就写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几乎所有小学生,都学过这首诗。
在后世,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至于王勃,那实在是因为他太有才了。
一篇《滕王阁序》,就足以让他载入史册,成为一时天才!
更何况他还英年早逝,写完《滕王阁序》不久,就不幸溺水,惊惧而亡。
天才夭折,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因此在评价这片骈文时,便会多一份悲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