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周掌柜驾马车到青山村,交给阮昭一份名册。
“这是工坊新招的人,共有562人。”
西郊那边的工坊区内,百货坊占据的工坊是最多的,要招的工也不少。
五百多说实话还少了。
只可惜合格的也就这些。
何况不止百货坊在招,都尉府和其他已经提前预定坊区的商户也招。
百货坊得到的还算大头。
阮昭点点,拿过名册翻看起来。
都尉府那边也提前送了一份详细的招工名册过来。
剩下的两千难民,成功入招的共有954人,还不包括家属。
最后剩余857人没有着落,目前已经被分别送往各个村落。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青山村今日便会有几十人过来。
这些人按照名册介绍来看,基本都是老幼妇孺。
毕竟能干活的要么参兵,要么就被工坊定下。
剩下的自然都不是什么靠谱的劳力。
不过只是开垦种植,足够了。
青山村已经提前得到通知,这两日已经在东边暂时划了一片地出来。
至于房子,便只能这些人自己建。
前十天每个难民,每日都能领到一斤粮食,十天后就得用工分来换。
每个村的里正会安排计分员每日按时记录。
一天满活便可获得满工分,共10个工分。
五个工分就可以换一斤粮食。
若每日能满工分,还能多换粮食去倒卖,便也有额外进账。
总之一句话,只要有手,就不会饿死。
“百货坊的工人,你先安排到西郊宿舍那边。”
西郊坊区还有一片宿舍楼,里边超过八成都是阮昭的。
毕竟给员工安排宿舍也算是额外福利。
不过这种福利对于外地打工的比较有用,对本地用处不大。
所以很多商户并不想多浪费这份钱。
余下的两成是都尉府的。
都尉府今年的工坊也不少。
潼关城的百姓有限,还需要匀出部分种田,所以想要大量招工便只能对外招。
这也是之前他们对阮昭难民招手计划那么赞同,并且协助建设东区难民营的原因。
潼关城实在太缺人手了。
周掌柜点点头,复又问:“那他们的家属?”
“家属暂住难民营,等工坊开工后,若他们能通过一月试用,家属也可安排进宿舍区。”
阮昭规划的这片宿舍区有点类似筒子楼。
每个房间中有十张床,八个铺位。
不过这种是普通职工居住。
若能成为优秀职工的,便可换单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如果连续五年都被评选为优秀职工,便能获得这套房永久居住权。
当然,前提是一直作为百货坊的员工。
一旦离开,便要归还房子居住权。
周掌柜一一应下。
正说着,里正就找上门。
为了正是下乡人员的事。
周掌柜带着东西离开,阮昭请里正到堂屋内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