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朱祁钰抬头看向众人说道:“安南一事,如今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朕不希望看到谁因为自己的一些小心思搅乱了朕的大局,如果被朕发现了,朕绝不轻饶,罢官去职、三代不许科举是最轻的惩罚。”
众人心中一凛,立刻齐声答道:“是,臣遵旨。”
看来安南这场战事的确是朱祁钰极为看重的事情,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帮助皇帝完成才对,毕竟罢官去职没什么,三代不许科举就太严重了,没人敢因为自己的一点心思毁掉整个家族的未来。
朱祁钰将事情定了下来,便立刻给张軏写了一封书信,将今天商议的事情告诉了他,同时让他转告宋诚,能让安南朝廷乱起来就让他们乱起来,越乱越好,不必强求黎宜民必须交出那四州之地,反正他交不交,大明图谋的都是整个安南,黎宜民光明正大地不交才好呢!
书信再次用八百里加急送去了安南,张軏收到朱祁钰的亲笔信之后顿时惊喜万分,原本他还以为朱祁钰只是图谋安南的四州之地,没想到朱祁钰算计的居然是整个安南,这对张軏来说可是太好了。
按照大明的规矩,灭国之功是肯定要封侯的,自己如果能灭了安南,那就意味着自己肯定能被封侯,这对于如今的英国公府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现任英国公张懋年龄太小,没办法从军,所以也谈不上什么战功威望,自己如果被封侯了,那就意味着英国公府在未来十年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了,即便自己十年之后死掉,那时候的张懋也已经成年,可以正式带兵了,到时候英国公府的威望不会降,自己就对得起父亲河间王张玉和大哥英国公张辅了。
而这封信被秘密送进升龙城,送到宋诚手中的时候,安南朝廷其实已经开始乱了起来。
起因还在宋诚给黎宜民出的那个六科的主意。
不得不说,设置六科对于黎宜民掌握朝政有着极大的好处,当他在登基大典上将此事提出来之后,以潘孚先为首的一众太学生出身的官员便立刻全力支持。
他们也是儒生,学的是汉人儒家的那一套东西,自然对大明朝廷有所了解,许多人都知道大明太祖皇帝设立了六科,负责监督六部朝政。
对于六科给事中这个职位,但凡是儒生就没有不喜欢的,他们本就是朝廷的基层小官,往日里就喜欢谈论朝廷政策,只是人微言轻,他们的意见无人理会。
但是,现在新君黎宜民居然学习大明设立了六科,而且明确说明要从基层官员也就是他们这群儒生中挑选人才来做给事中,这岂不是说他们有了可以抗衡那些世家大族的权力?
对于阮、郑、丁、陈这些大族,他们向来是不喜欢的,毕竟这几家几乎占据所有朝廷中的高官要职,连带着提拔自己的亲眷后代也是毫不手软,有什么升迁快的好位置都被那些世家子弟占据了,偏偏那些世家子弟好多人都是酒囊饭袋,却都是身居要职,有什么功劳都是他们的,做错了事情却变成自己的,这对于他们这些儒生来说可是怨念颇深。
原本阮太后在的时候曾经提拔过一批他们的人,也许诺会给他们一些要职,但是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他们帮忙斗倒郑可这个权臣,等郑可死掉,郑氏一族的官员纷纷被罢官,空出来的要职却都被阮太后交给了自己的亲眷,也就是阮氏一族的人,完全将她当初对儒生们许诺的事情丢到了脑后,对于儒生们的明暗提醒也置之不理,甚至惹急了还会将那些人直接发配边疆,这么做顿时就得罪了一众儒生出身的官员,但是如今郑可已经死掉,阮太后独揽大权,他们完全没有办法威胁到阮太后的权力和地位,只得按捺下来,每日提醒自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也是为什么黎宜民起兵谋反导致阮太后和黎邦基死掉他们却没有站出来反对的原因。
现在黎宜民登基称帝,第一道旨意就是设立六科,让他们掌权,他们怎么能不欢欣鼓舞,纷纷开始称颂起黎宜民的英明果断和文武双全,甚至有人还在暗地里说当初太宗皇帝就应该让黎宜民继位,那样大越不知道要强盛成什么样子呢。
但是这样一来,黎宜民自然就得罪了朝中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无奈如今黎宜民刚刚登基,整个升龙城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又是战功卓着,在军中的威望一时无两,所以也没人敢站出来反对他的决定。
如果是一直这样的话,那黎宜民的皇位说不准还可以安安稳稳坐下去,但是黎宜民的下一道旨意就让许多人沸腾起来,因为黎宜民登基之后的第二道旨意就是对世家大族开刀——他命人将阮氏一族在升龙城的所有人都抓了起来,然后问都不问便全都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