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笑呵呵地道:“于首理,现在你应该知道朕为什么敢去想彻底干掉蒙古人吧?”
于谦恭敬地行了个礼,道:“臣知道了。”
他也是在大都督府待过的人,自然知道骑兵在面对这种火炮的时候有多无奈,当初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驱逐北元,太宗朱棣之所以能五次北征,神机营就是其中比较很重要的一个依仗。
朱祁钰却是摇摇头,道:“不,你不知道,诸位爱卿你们都不知道。”
于谦顿时就愣住了,众人都愣住了,就连安远侯柳溥都有些莫名其妙,刚才不是还在夸赞自己的火炮研制的好吗?难道朱祁钰还有什么秘密武器不成?
不应该啊,大明的火器研发基本上就是自己在管,难不成大明还有第二个安远侯吗?
朱祁钰笑着道:“看吧,朕就知道你们不知道。”
“请陛下明示。”于谦躬身道。
朱祁钰点点头,反问道:“诸位爱卿莫不是忘记了,启盛伯从海外带回来的土豆吗?”
“土豆?土豆又怎么了?”安远侯柳溥在底下嘟囔道。
不过除了他之外,最起码一大半的人都知道了朱祁钰的意思。
当初严启盛回来的时候,朱祁钰曾经说过,这个土豆的种植条件是偏僻的砂石之地都可以种,而草原以北就是戈壁,戈壁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砂石地,也就是说,在戈壁上就可以种植这个土豆,这样一来,大明自然有了将戈壁收归手中的机会。
而且这个土豆戈壁都可以种植,那水土更加丰美的草原有什么不行的。
汉人擅长种地,如果有人敢阻止他们种地,那他们就敢把敌人种到地里当肥料,草原一旦可以种地了,那就没人能阻挡汉人向那里发展,当初霸占山东的东夷是,雄踞东南的百越是,世代生存在川蜀的巴人也是,这些人全部都消亡在了汉人的锄头和镰刀之下,再也没有一点生息。
现在草原和戈壁也能耕种了,那就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蒙古人也只会变成和巴人一样的民族,只能存在于汉人的史书中了。
众人都是神色各异。
明白过来的文官们先是迷惑,旋即欣喜若狂,只要能够把蒙古人拉下马来,那真的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一直威胁到中原的草原游牧民族,没了骑射的优势,汉人还从未害怕过什么人。
于谦立刻道:“陛下,这土豆确是国之重器,严启盛的爵位低了。”
朱祁钰笑着道:“不只是爵位低了的问题,而是他的地位低了,后世的史书上不见得会记录你们,但是一定会详细记录严启盛,记录他的喜好,记录他的厌恶,等严启盛死了,如果朝廷不给他树碑立传,朕在后世的人眼里就一定是昏君,而你们都是奸佞小人。”
众人大哗,谁都没想到在朱祁钰的心里,严启盛的地位这么高,他们是不是奸佞小人没人敢保证,但是至少朱祁钰在百姓心目中肯定是一个明君,只是因为一个海贼的碑文便被后世之人直接改成昏君,那可就太可怕了。
不过陈循却是注意到了一点,立刻道:“既然如此,那臣这就写一篇碑文送与启盛伯,免了陛下的后顾之忧。”
一众文臣一愣,旋即反应过来,杨善立刻阻止道:“陈副理,你这有些不地道了,若是写一篇碑文的话,那我也能写,就不劳陈副理辛苦了。”
仪铭则是仗着和朱祁钰的关系更好,恭敬向朱祁钰行了一礼,道:“陛下,此事交给臣来负责吧,臣是督管礼部的,管的正是这一块。”
众人顿时开始争了起来。
大家谁都不是傻子,这个严启盛在朱祁钰的心目中地位这么高,未来肯定是有足够发展的,区区一个启盛伯绝对不是他的终点,现在不趁机用书写碑文的方式和他拉好关系,回头等他升官了,那到时候还搭理不搭理自己还说不定呢!
况且如果朱祁钰说的是真的,即便只有五成是真的,那也必然是会青史留名,而且极有可能会像诸葛武侯那般记录下他,他死后墓碑上的碑文也一定会被人详细揣摩,书写碑文之人也定然会被提起。
这可是绝对会青史留名的机会啊,大家怎么可能放过?殊不见就连一向文质彬彬的仪铭都开始争了起来吗?
这不得不争啊,如果不争的话,这辈子仪铭是否能够再碰到这种良机可就是未必之事了。
“好了,好了,你们都别争了。”朱祁钰敲敲桌子,将话题给拉回来道:“今日商议的是消灭蒙古收复草原之事,不是让你们争一篇碑文的,回头你们自己去找严启盛商议,先说正事儿。”
“臣等鲁莽了,请陛下恕罪。”一众文臣齐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