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提义朱棣建造立像,一方面是为了改变当前的丧葬习惯,减少财富浪费。
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对财富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不说皇帝,只要是有点家底的人,都会置办陪葬,上亿的人,一年的死亡人口达到了百万,一个人陪葬一两的财富,那就是一百万两。
而实际上,陪葬的消耗远超这个数目。
古代的卖身葬父的普遍性,显示出了古代丧葬的巨大的消耗。
而且陪葬品并不是都是可以留下的东西,可以被盗墓人,重新拿到世上,真正的陪葬九成九都腐烂在了土地里。
合着很多人不但不创造财富,反而无底线的在消耗财富。
这样的事情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是多大的拖累?
改变丧葬文化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郑义是为了促进大明石制建筑的发展。
石制建筑比木制建筑更耐久,还可以减少大量木材的消耗。
黄土高原曾经也是森林密布,长安长时间作为都城,消耗的无数的木材,让森林变成了黄土高坡。
青砖虽然好用,消耗的是土壤。
如果能够促进大明大力发展石材采集和石制建筑。
对整个大明来说都是有利的。
水泥虽然好用,但是建筑垃圾也是很大的问题。
唯独石材不是,即使过了几百年,石材还是能够重复利用。
即使破碎严重,砸碎了还可以做成石子。
而且山是无穷无尽的,用之不竭。
说不定千年之后,大明还能多出很多良田。
即使不能成为良田,也可以人为的造景,成为各种景点。
想要石材实现大规模应用,这就需要定向爆破技术和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
只靠人力,效率太低了。
在朱棣走后没多久,郑和回来了。
这一次的航行更加顺利了,人员损失也更小了,只有几十人。
改良过的平衡翼给了舰队非常大的保障。
依然是镇海码头,不过接郑和的只有姚广孝和郑义了。
三十几个孩子,要是都来了,因为传染病,被一锅端了。
那就让人后悔莫及了。
上一次她们也不应该来的,但是不迎接郑和又不符合规律,那是老子,在这个注重孝道的时代,不来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唾弃。
现在好了,郑和不让来,而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船更多,已经没有人太过关注了。
这要感谢朱棣,建文帝和宁王出了大力。
郑和再次回到大明,心情是激动的。
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可以一直平安。
每一次回归都是一种幸运。
看到郑义后,他自豪的道。
“幸不辱命,我们在你说的地方已经占据了一大片位置。”
“当地人虽然很凶狠,但是在我们的面前,还是差的很远。”
“这次回来,是让你增加甲胄的,火枪,火炮虽然厉害,但是抵挡不住敌人的偷袭。”
“相反,如果有甲胄,咱们大明人可以以一当百。”
姚广孝问,有环球探险队的消息吗?
郑和沉默的摇摇头。
“可能需要我们深入东海岸后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世界太大了,寻找几条船,如同大海捞针。”
姚广孝又问。
“本地人的势力你摸清楚了吗?”
郑和回道。
“出名的有三股势力。”
“阿兹特克帝国,在望乡城和中通(巴拿马)之间。”
“建文帝现在就在那里,当地人还不错,没有驱逐他。”
“印加帝国在我们南面,宁王已经过去了,也没有遇到驱逐。”
“在中通,开始我们和本地人还不错,不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地人突然要赶走我们,这才造成了冲突。”
“我猜应该是我们的人犯了什么忌讳,所以才发生了矛盾。”
“不过当地人只有几十万,没有对我们造成太大威胁。”
“还有一个玛雅帝国,在阿兹特克帝国的东面,具体什么情况目前还不知道。”
姚广孝听完思索了一下,然后问道。
“没有什么问题吗?”
郑和立马说道。
“有,当然有,中通地区的环境非常恶劣,蚊虫滋生,很多同伴都染上了病。”
“带过去的治疗和预防疟疾的药,都快消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