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卢彦卿等人这时候才看清楚杨崇的真实目的,就是利用这片水域建成一个河北的官府基地,满足军粮、海盐的需求。纵然沧州沿海的盐场和河北的良田大部分是崔家等士族所有,但是杨崇不在乎,杨崇要的就是食盐与盐税,利用这一片在冀幽之间的空白地带,灌溉出良田,建造一片新的居住点,安置从北方回来的胡汉移民。
这是是青海三郡和余杭郡的又一个翻版,简单可行,估计崔宝山的屯田司以后肯定是单独的一个郡,并且可能是在河北富得流油的一个郡。徐世绩是很赞成这个方案的,笑着说:“越王这个方案绝对可行,以后涿郡到沧州,每过几十里就是一个县,那就恢复了汉代的盛况。不过越王,渤海屯田司光有这点不够。”
杨崇摆摆手说:“徐世绩,你也是经商出身,这点事我就不参合了,你和民寿他们商议好,报楚王批准。留山大师的药还是有作用的,我先去看看崔瑶的药效,等会过来。”
杨崇走得突兀,大部分人没有反应过来,崔宝山缓缓说道:“三夫人已经醒了,按照张果老和留山大师的看法,不出七日便可痊愈,但是留山大师提出了想在河北建一座官寺,越王决定就建在角飞城南柳河边,另外越王私人送五百亩良田给这座寺庙,让他们在胡族移民中宣传佛教。”
杨崇许诺在先,留山大师提的其实是最简单的一个要求,徐世绩率先表态:“这没问题,你选中地点后,官府寺庙的地。”
韦挺递过一份文书说:“原本我们的规划就有在那里建寺的打算,这是地契,不过是这次便宜少林罢了。另外少林寺对十二棍僧的事给了回音,越王已经通知天弃放弃对这件事的调查。”
渤海屯田一开始,突地稽等胡族将领就找着种种理由跑来涿郡,见不到杨崇,见到徐世绩和崔民寿也行,只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内迁,让族人参加屯田军。结果一个个被徐世绩训了回去,徐世绩直接了当地告诉这些人,在越王的规划下,以后的营州、安州不会比河北差,至于哪些部落参加屯田军,他心中自有数。
最后决定,象敖巴烈的鹞子营、荆北海的建德营这些四处调动的军队军属先迁入河北,还有就是征调来的屯田军家属,分三年迁入。崔宝山这才放了心,加上六百里地带的七八千村民,屯田司好歹能有四万人,干活、建城、种庄稼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