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晨雾退下。
凉凉的晨风中,一整街上的商贩都已经各自摆好了摊,进县城采买东西的人,也开始络绎不绝走了过来,各种叫卖声在街上此起彼伏。
杨临吃完,又坐了一会,心里盘算了一遍自己的计划,补充了一些小细节,觉得万无一失之后,给早餐摊的老板结算了铜钱,带着宋玉清和张富强起身走向了集市。
络绎不绝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不停吆喝的商贩,还有各处讨价还价的声音,组成了和京城不一样的集市风景。
“咱们先逛逛,难得赶一次大集,这场景在京城几辈子都遇不到。”
杨临一边说,一边领着宋玉清、张富强两人开始到处逛。
“几位客官看看咱这布,上好的麻布。做的衣服既耐磨又皮实,几位行走江湖来上几匹,做件衣裳?”
一个卖布的小摊,一看到江湖人打扮的杨临几人就不停地吆喝着,还拉着三人看自己的布匹。
“那就来上几匹?”
杨临看了看宋玉清,笑着问道。
宋玉清不感冒。
要这干啥?咱们又不是真的江湖人。
回去做衣服给谁穿?
你府上的家丁也不用这种料子啊。
看到宋玉清没有要买的意思,杨临自己走了过去让老板剪了一匹,结算了铜钱后,把布卷成了一大卷,走了过来。
“你要这干啥,还真以为你是江湖人啊?”宋玉清不解的问道。
杨临瞪了一眼宋玉清,提醒道:“装样子就得装的像点。”然后看了看手上的布卷道:“而且这布有用。你看,多好的天蚕织!”
“天蚕织?你闹呢吧?当我不知道,这就是粗麻布,二百个铜板一匹!”
“我特么说这是天蚕织就是天蚕织,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懂吗?!”
说着杨临在宋玉清脑袋上敲了一下。
“好好好,你说是就是。”
接下来,又逛了小半条街,几人跟着杨临又买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小东西。
什么蜡烛啊,剪刀啊,竹筐子啊,千层底粗布鞋啊,大大小小凑了一大包。
而每个东西买来,杨临都给他们胡扯不同的名称。
不起眼的蜡烛,被杨临说成长命灯,夜里点上,镇鬼驱邪。
一把铁剪刀,被杨临称为黑蛟剪。
竹筐子是收妖的遮天筐,反手就能镇压千年大妖。
千层底那就是藕丝步云履,穿上就可日行千里。
......
一路上宋玉清和张富强都觉得杨临这是魔怔了。
逛了好大一会集市,东西感觉也买的差不多了,杨临瞅了瞅大集,看到了一个卖柿饼的小摊子。
估计是没抢到好位置,小摊子窝在四周没多少人的犄角旮旯里。
摊主是个老头,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坐在小板凳上,佝偻着着身子,发愁的看着自己眼前的摊子上的柿饼。
摊子上的柿饼有大有小,卖相也不怎么好 ,应该是去年秋天的存货,这个季节再卖不出去,过些天气一暖,恐怕就要坏掉,只能扔掉了。
就他了。
杨临带着宋玉清和张富强走了过去,直接拿出十两一枚的银元宝放在摊子上:
“所有柿饼,连同你的摊子,我全买了,老丈,你看这些钱够不够?”
老大爷抬起头,看向那枚银元宝,都傻了,眼泪都快出来了。
十两啊。
够他一家老小吃上一两年了。
他这辈子恐怕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后生,后生,不用这么多,不用这么多,虽然柿饼很多,但这些总共也只要四钱银子就够了。”
老人激动地回答,又赶紧从怀里摸铜钱,打算给杨临找零。
可摸了半天也只有十几个铜子。
杨临伸手拦道:“老人家不用找,实不相瞒,我这里也有些货物想要售卖。”
“我算过,整个集市就这个地方是最好的风水宝地,卖什么都挣钱。所以,多余的银子就是买你的位置,你只放心收着。”
杨临这样说,就为了给这个淳朴的老人一个心安理得收钱的理由。
老人活了多半辈子,阅历是有的,见三人都是江湖人,料想可能他们真有些门道,可能真就是为了自己的摊位。
话说这地方除了来人少,也是确实不错。
这不来了没多久,自己就一下子挣了十两银子。
风水宝地没跑了!
随即老人的心里安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