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说道:“是为了改革的事情吗?”
“可能是吧。”刘琰故作不知道。
“你没有掺和在其中吧?”刘备问道。
“我一个闲散大臣,哪里敢掺和进入朝廷大政。”刘琰矢口否认道。
“知道厉害就好。我儿不是我。该动手的时候,他比我狠。”刘备点了点头,意味深长道。
刘琰面色如常,但内心一颤。
他很快又镇定下来,假装不经意的问道:“对于朝廷的改革,太上皇怎么看?”
“不太懂。但本能觉得不是好事。反对的力量会很强,会持续很久。不过以我儿的威望压得住。如果事情不对,可以改回来嘛。”
“虽说天子金口玉言,但也不是不可以食言而肥。”
刘备笑眯眯道。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但是朝廷大政,它不是死的。如果守旧的力量太强,也可以朝令夕改的。
反正刘备不太懂,也不想掺和。
更对儿子很放心。
刘琰跟随刘备数十年,哪里不知道这位太上皇的脾气。知道自己的心思,恐怕白费了,不由内心失望。
但他的面上不敢表现出来,拱手说道:“太上皇说的是。”
守旧的力量,空前强大。
不仅是中原地区的读书人、世家大族、门阀、豪强,反正只要是专研经典的人都反对。
而南方出来的官员,也颇多非议。
甚至于刘琰这样的老臣,虽然不敢反对,但绞尽脑汁的推波助澜。
曲线救国,把火烧到了刘备的身上。
尚书台衙门外。
负责守卫的甲兵,长矛在手,身披盔甲,如临大敌。有人去呼叫援兵了,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大开杀戒了。
总不能让这些太学生的学生,把宰相们给宰杀了吧?
看这群太学生愤怒的样子,真有可能把宰相们撕成碎片的。
大门前。千余太学生,群情激奋。
“我们要见宰相。当面与他们对峙。他们读圣贤书,而拜为宰相,位极人臣。现在反过来,要败坏圣人之道吗?”
“没错。忘恩负义之徒,还有何颜面,官拜宰相?”
“迷惑主上,罪不容诛。”
刘燕的威望太高,又是当朝天子。而且摆明了不管事儿。天下大事,出于宰相。
大将军、丞相、太尉、尚书令。
太学生们不敢把火烧到刘燕的身上,却把所有的屎尿都扣在了宰相的身上。
简单来说。
祭则寡人,政出宰相。
好处是刘燕占了,黑锅是宰相们背了。
如果真像刘备说的,改革进行不下去了,守旧的力量太强。那就只有一个下场。
宰相们千夫所指。
然后下台背锅。
皇帝换个宰相,接着舞,接着奏乐。
这一切都看刘燕对宰相们的支持力度,对朝廷大政,执行的坚决不坚决。
不管事的皇帝。
他其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