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琴在收到副社长的私下邀约的时候就知道,这报社她待不到高考前了。
副社长姓唐,一般社长不在的时候,大家都直接喊他唐社长。
有时候社长在,大家一下子改不过来,社长自己也不介意。
唐社长的闺女如他们听的小道消息那样,半个月后,四月初来他们报社了。
现在各地不是没有学生以前实习,但是那基本上都是很优秀的那一类才有这样的机会。
大部分人还是得等毕业才行。
唐副社长闺女的名字取得很大气,“唐一美”。
俗气不俗气的,这年代是“翠花”,“小红”,“招娣盼娣来娣”,“艾兰秀兰丽兰”之类的名字盛行的时候。
“一美”这名字还真不俗气。
等这姑娘真到了,大家一看她这长相身高,登时觉得,这名字取得好啊。
人如其名,长的又高又大气。
她刚来的时候,人确实老实的很,但是还没一个月呢,就开始旁敲侧击的想使点小动作了。
给朱小琴又是带饮料,又是带零食,还约她逛供销社要给她买雪花膏。
朱小琴要是口袋里一分钱没有,估计都不要一个月就得被她打动了。
但是她有钱啊。
所以这种举动就是在给她添乱,朱小琴还得买回礼。
这不是浪费她时间嘛。
这让她本就不富裕的时间雪上加霜。
过了没多久,绝对不超过十天,这位唐小姐就开始跟朱小琴哭诉说她写的东西不好,老是被批评之类的。
要不是朱小琴一开始就知道她是副社长家的闺女,那她也是不信的。
一个实习生写的东西不行,这很正常。
他们报社别的不说,那种一天到晚骂人的编辑师傅可没有。
唐一美是前后加起来做了快一个半月的攻略了,没起到半点作用。
一说到文章的事,朱小琴同志就只有“加油”,“你可以的”,“你很棒”……就这些话翻来覆去的应付她。
如果能有一点进展,她再花些时间也没什么。
但是这看着一点进展都没有啊,实在没办法,只能她爹上了。
唐社长自己就不是编辑上来的,而且他文化这块也不怎么样,要不然文章的事他就自己写了给闺女了。
文章要好,事情也不能大面积的宣扬,看了半天, 也就朱小琴能用一用。
朱小琴直接把饭拒绝了,她觉得自己也是时候离开了。
天天在这浪费时间又是何必呢,她以后的主战场根本就不在这里。
而且趁着这时候走也是对的,高考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七十年代末稿费制度就要恢复了。
她几本书不说多,养活自己和家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小蔡婶子要是知道闺女这么想,估计要翻白眼了,谁养活谁还不一定呢。
《宜城报社》毕竟是地方报社,很多东西很僵化。
之前那小说的连载的小册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社长看着报社情况有些回暖,小册子的内容就开始减少了。
而且很多不管实际情况具体是怎样的,稿子出来必定需要是伟光正的。
这就代表所有的文章的都是套着模子出来的。
这样的东西写个一两年还行,久了就把脑子写糊了。
朱小琴跟报社说的不是辞职,用的是身体不适,回家休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