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好的,你们先里面坐着,很快就好了。”
点好了吃的,两人就坐下了。
院子两边盖的三间小房子是像包厢一样,一般五六个人的时候才会用上。
他们这种的就是中间的屋子里,里面放了三张桌子。
因为现在才三点多,不早不晚的,所以只有他们两个人。
这种情况说话才能不担心。
一坐下,朱小琴就开始问他地震相关的一些事情了。
她后来的报道看了一堆,但是资料是很有限的。
而且因为那个时候书没出版,她都已经放弃去想自己这故事有没有起到作用了。
彭越安其实后来的事有些迷迷糊糊了,他主要只记得之前发生的事。
“学姐,你的书写的真好,很真实,我那天是陪我朋友逛鱼市的时候听摊子上的人说的,说一群群的鸟跟疯了一样往船上撞,一下子就跟你书里的情景对上了。”
彭越安脸色突然变的有些苍白,他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情景,都还是有些后怕。
“我一开始以为只是碰巧,后来快傍晚的时候天的颜色也跟你写的一样,弥漫着黄色,而且井里的水颜色也不对。”
只能说虽然彭越安他们住在镇上,但是还好院子里有口井。
这一个现象是巧合,对上了三个,总不能还说是巧合吧?
他从小记忆力就好,他朋友也知道,要不然都想问问他是不是记岔了。
彭越安那个时候已经不管是不是巧合了,赶紧跟他住的厂区的领导去说了。
但是朱小琴那书因为以乡村小说的形式发表的,
而且那个时候很多人对地震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他虽然提醒了很多人,但是最后晚上不睡觉跟他一块在外面待着的,也就他们三个一块从申城来的。
“我也是之前正好准备写别的故事,查了些资料,谁知道云省的地震就来了,然后我赶紧改了改就把故事发表了,谁知道没多久唐城又……”
“不过能起到作用,我这书还是没白写。”
彭越安听她这么说,一下子从包里拿了三本她出版的《养殖场的故事》,然后说道,
“学姐,你这书真的写的很好,最关键的是你这书救了我一命啊,我们书店那里上的时候只上了三十本,我一下子买了二十本,要不是怕别人买不到,我就都买了。”
“不过我就带了三本过来,你能先帮我签个名吗?”
朱小琴一听他买了二十本,眼睛都瞪大了。
她这书的定价是一块一一本,二十几块已经是一个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人家的钱,想怎么花怎么花。
而且本来卖的就不好,有人一下子买二十本,她还是很感动的。
她默默的把书接了过来,签上了玉生的名字。
面条上的快,下锅煮一会儿就能捞上来了,菜都是早上现采的,都新鲜。
朱小琴刚把签好名的书递给彭越安收起来,面就上来了。
两人都没等鱼上,一人一碗面就下肚了。
彭越安一碗面根本没吃饱,非常主动的喊了声,“王叔,再来碗面,多加点菠菜。”
朱小琴则是单独要了点汤。
彭越安两碗面下肚,那条清蒸鱼才上。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吃鱼,主要是做鱼要放的料多,要不然那腥味很难去掉。
现在这时候做菜的调料可不便宜,所以家里做的少。
但是出来吃饭就不在意这些了。
做的不好大家都不会点。
所以对于能经常拿鱼回来做的人家,真的不要怀疑人家的手艺。
他们家偶尔还有野生的大黄鱼,卖的比肉贵的多,还是每次都被吃光。
不过大部分学生不会点那么贵的鱼,他们点的鱼
像朱小琴他们点的那条鱼重三斤,这种鱼王叔他们收一斤两毛。
这是清蒸的价格,红烧还得再加点。
其实之前都是鱼按一条直接算,后来老有人说自己的鱼小了,他们家就改成按重量算钱了。
菜汤面加菠菜加鱼豆腐一碗两毛二,再加上彭越安后面加的馒头,
这一顿不过吃了1块4毛。
彭越安结账的时候听着价格都有些不好意思。
他之前不是没请人吃过饭,就是家里弟弟妹妹过生日,出去吃个饭,随便吃吃也得十几块。
如果去国际饭店,那一趟的费用就更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