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生活不是那么好讨的。
朱建国一家虽然有些钱,但是一个基本陌生的地方,再加上几乎一切从头开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乡里混的好,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是自己人,
而且虽然朱小琴没怎么参与大队的厂子建设,
但是初期靠着她的名头好些事确实做的顺畅,
见领导顺利,也拿了些好政策。
到了京城,这些可就派不上用场了。
朱小琴大学的同学们虽然能给些帮助,但是朱建国毕竟不是朱小琴。
很多事不是本人做,这关系能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就会打大折扣。
大部分的时候就是关系托了,事情也没办好。
人家也不是故意不给你办事,但是关系这种事就是有先后和主次。
所以朱小琴一开始说可以帮他找找京城的关系的时候,朱建国才会说让她先别着急。
他对于能不能打开局面这事,心里也是直打鼓。
当然了,想做点事业肯定会遇到困难,这样就让他打退堂鼓,他还做什么生意,钱都存银行好了。
而且也不是光有困难等着他,这么些年建厂销售的经验再加上赚的钱,
这些优势可没多少人有。
他心态也好,实在大生意做不起来,他就搞点小生意做做,
毕竟羊城那里的关系他可是从来没断了的。
话是这样说,新的生活也让他很是不适应了段时间。
这和当初来京城待几天玩儿可不一样,光饮食习惯的改变就够让他喝一壶的。
而且因为媳妇和孩子都适应的不错,导致他被翻了几次白眼。
要不是乡里管的越来越多,老家那服装厂子就够他一家子吃了。
朱建国时不时的脑子里就会冒出这些想法,但是他也知道就算乡里依旧和之前一样,他也待不下去了。
见识过外面世界的人,很难一直说服自己窝在一个小地方。
张秀兰不是不能理解丈夫的不习惯,他看着以为他们适应的很好,
那也是因为他们提前过来了快一年。
但是看着丈夫这唉声叹气的样子,她火气就有些控制不住。
一开始说要一家来京城的时候,张秀兰是不愿意的。
当然,她短暂的心动了一下。
虽然她也想让儿子在更好的地方读书,但是京城实在是太远了。
要不是小姑子在京城读书,她觉得来京城看升国旗这种事,这辈子都不会出现在她的人生里。
多远啊,还要花那么多钱。
当初在京城买房,她想的更多的是,如果村里真出问题了,他们在远点的地方有些钱或者房子留着,那还能有地去。
而且里面也有小姑子的强烈建议的缘故,要说见识,她认识的人里就没她家这个小姑子多的。
不过,大部分的女人都还是想过安生的日子。
最后让她下定决心的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开始大家条件不是特别好的时候,张秀兰她爹娘帮了小两口很多,孩子也帮他们带的很少。
但是随着条件越来越好,周围围着的乱七八糟的人就更多了。
她那些亲戚就跟天生见不得人好一样,没事来打秋风也就算了,在孩子面前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都说。
就这样,张父张母也没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