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时所有的大明德国百官皆是眉头紧皱,因为这样的伤亡对于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惨重。
明德军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的伤亡。
以往他们面对十万隋军,伤亡人数也只有几千人,甚至在跟宇文成都的一战中,他们这边的伤亡不过千人,就拿下了隋军的十万大军。
感受到大殿之中低沉的气氛,罗成、李世民这些前来支援的将领,一个个都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不明白,这样的战绩已经算是大胜了,为什么大明德国这边的所有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
而高明在听到这些数字之后,脸色也不是很好,尽管高明知道这些伤亡人数中,绝大多数都是罗成所率领的燕山军、李世民所率领的太原军,以及金堤关士兵和翟让所率领的瓦岗军。
而大明德国本部的军队,因为有多位大将的奋勇当先,损失并不是很大。
但是高明依旧感觉到肉疼,这些前来支援的军队,以后也是要加入大明德国的,他们既然已经反了,自然就是表明了立场。
所以说,这些军队也都是大明德国自己的军队,这么大的损失,高明不肉疼是不可能的。
不过既然这已经是事实,高明也无从改变,眼下要思考的是,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怎么样才能获得最大的优势,同时减少士兵的伤亡。
纵观眼下的兵力,大明德国这边还有二十七万人,而隋军那边的兵力只剩下二十五万人,从兵力上看,大明德国这边已经占据了优势。
但是高明并不认为现在就是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反而正因为这样,才让高明更加提高了警惕。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眼下隋军的兵力相比于大明德国已经略有不如,但是从杨林的态度上看,似乎对攻下潞州城是势在必行。
显然,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两条战略杨林是不准备遵守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杨林选择的是敌则能战之。
这短短的五个字可是蕴含着大学问,在能战二字的背后是各种计谋、战术展现的最佳平台。
高明不相信杨林还会像今天这样,采用强攻的打法,直接攻打潞州城。
隋军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伤亡,主要原因就是攻城导致的。
所有人都知道,攻城就是用人命堆的,只要人够多,城池迟早会被攻下。
虽然隋军当时面对的是三十二万的大明德国军队,但如果只看潞州城守城军队的话,却只有六万人之多。
而隋军可是足有四十五万大军,在杨林看来,如此数量的隋军对战潞州城的六万守军必然是手到擒来。
这样的人数对比已经达成了攻城的条件,所以杨林这才下令攻城。
而潞州城外王伯当所率领的一千人,则是被杨林当成以此要挟高明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