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洗了碗,杨大嫂就来了。
她来就是来找徐晓霜的,叫上徐晓霜去他们家,和家里的人商量一下怎么准备初八的酒席。
徐晓霜跟程志新说了一声,就跟着杨大嫂走了。
杨家的人不少。就他们自己一家人就能坐一桌多了。
杨大爷年纪大,名下还有儿子,杨大叔也是个老实人,除了会犁田外,其他的真的不会,不像他爹,啥都会。
杨大哥年前才回来,据说是跟着船队走船去了。
走船就相当于纤夫。他们要把在下游的装上了货的船拉到上游来。
沿着河岸来回的丈量。
一年呆在家里的时间并不长,全年算下来,可能有两个月。
要不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杨大嫂也会跟着去,因为杨大嫂娘家的人,也是在走船。她娘就一直跟着船走,倒是能和她爹天天在一起。
可是走船的人家,总是想落地生根。所以,把女儿嫁到了这杨家来。
不希望她还是走船。总是漂在水面上。
但这些真正的农民只能靠着那点工分吃饭。
而杨家的劳动力强,多的是劳动力,他们家就想剩余出两个劳动力去做点儿别的事。
队里的种地的事,杨大叔和杨大娘都还能撑得起。
那杨大嫂的娘家知道后,干脆就让女婿也跟着走船。
虽说日子苦一些,但还能挣个三五几块。还能补贴点儿家用。特别是又是跟着杨大嫂娘家人在一起。这不就更放心么。
这次是过年,就让女婿回来过年了。但其他,杨大嫂爹和哥哥,还在走船呢。
杨大哥还有个弟弟,杨老二,平时就去街上打点零工,比如粮站要招临时工时,他就去,他有劳动力,之前有人介绍过他。
粮站的领导也就知道他有力气。有事干就叫人带信给他。
平时就在家里帮着做点农活。
只是就因为他打交道的人都是粮站那些公家人。一来二去,这小子的眼光就有点儿高,这都二十三了,还没把亲事说下来。
要不他看不上人家,要不就是人家看不上他。
高不成低不就的。
杨大嫂说起她家这个二叔,也是头疼得很。
明明就是一个农民,天天把自己当个工人一样。
人家早上起来还要用水抹一下头发。让自己的头发油光光的样子。
除了要下地干活外,都是要把自己穿得很规矩。就是不走亲戚,都把最好的衬衣这些拿出来穿。
据说,家里没有熨斗的,人家有空就拿家里的铁水瓢,装上热水,把有些皱的裤子给熨直了。
省吃俭用的把自己做零工的钱,拿来买了一双皮鞋,时不时的穿着在家里走走,不舍得穿出去,怕农村的泥弄脏了他的鞋。
徐晓霜第一回听说这人的时候,都觉得很惊讶。这是怎么活下来的?
徐晓霜都嫁到这里一年了,来来往往的队里的人都碰过了,但就没见到过这位杨老二。
这次,到了杨家,终于看到了。
跟着杨大嫂到杨家时,杨老二正站在他们家的天井边上,对着挂在墙中的一个破了得只剩下三角形的镜子在整理头发。
似乎是觉得头发有点干燥了。拿手在一边有点湿的毛巾上捏了捏,然后又去抹头发。
可能是听到身后有声音,转头看了过来。徐晓霜呆了一下。
黝黑的脸,粗犷的五官,只看面相,这是一个真正的糙汉的样子。